饭局哲学
晚上看了一集圆桌派,主要内容是讲饭局,关键是请了舌尖的导演陈晓卿,陈导可以说是中国最会吃的人,吃遍海内外。也讲了很多饭局上的趣事和吃饭的讲究,比如说点菜,组织饭局呀,我觉得比较有趣的观点是:一是中国南方饮食总体上比北方讲究,好吃的地儿比北方多;第二个是当今大城市有一种劣币驱赶良币的趋势,就是说真正良心经营,做好菜品的店家反而开不下去。这两点其实都是可以研究一下的。
首先为什么南方好吃的比北方多,尤其是说食在广州,从来就没人说食在北京什么的.他们就觉得说原因是因为南方人比北方人会吃,更讲究吃,所以说挑剔的食客催生了质优的餐厅,当然食客与餐厅其实是互相成就,共同成长的。这么一想,为什么很多最初觉得好吃的地方后来越来越难吃,甚至觉得饭菜变味了呢?其实是因为美食与餐饮业其实就是不相容的,店家要想在这么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存活下去,扩大经营规模,往往到后面就会缩减食材制作时间,工序,或者干脆将银子砸在其他顾客吸引点上了,这也顺便可以解释说为什么很多老店要每天限量,因为一旦量过大,很多品质方面的东西是没法保障的。
为什么会出现很多劣币驱逐良币,真正良心店家反而比不过一些只会做表面功夫的店家?归根结底还是食客的原因,很多食客根本就没有品味和鉴赏力,挑选餐厅主要看别人推荐,这往往就导致了很多店家从营销等侧面来吸引顾客,最终做大做火,挤垮良心店家。这也是为什么真正好吃的都在民间,荒郊野外,因为在一个经营成本相对较小的地方,店家才会有更多时间花在食材上,看来想吃好吃的,还是要到处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