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烟火处,书房琴音起
琴书堂,书店与书房
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那么书店和书房一定一所坚固的,还有着阳光和新鲜空气的心灵避难所。
仿佛从记事开始,身边的书店就在渐渐减少,而存粹为了阅读服务的书房也日渐式微。生活越来越匆匆,我们在路上恨不得用奔跑的速度向前走着,却顾不上灵魂有没有跟得上我们。
大家感叹,从前慢,日子被过成了诗篇。而我在想,有没有办法,把那些如诗的日子凝固成一间小小的书房,供大家疲累时进来歇歇。

于是,就有了琴书堂,这样一间开在书店里的中国书房。
从前的日子真的很美。有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书房与艺道同研、与学养同修、与文心共存。其实那时候的文人们也忙碌,只是生活更加的纯粹,还有许多用来抵抗生活本身的虚无和荒诞的思想武器和美好情趣。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事情并不太被现代人所知道和关注。
提到传统文化、国学这样的词。很多人脑海里会自然的浮现出八股文、“灭人欲”的理学等等,这样一些让我们觉得严肃、死板、甚至有一些令人厌烦的意象。其实国学远不止只是厚重,它也有时髦、活泼和生动的一面。只是那些珍宝,那些良辰美景和赏心乐事,蒙在厚厚的历史尘埃里,很少被人看到。
琴书堂希望能够布置好这样一方书房,用有序而有趣的书籍陈列、舒适优雅的阅读环境,把阅读的美好时光,凝结成一座小小的心灵避难所。
开书店,是一件技术活儿
大概在这个年代,开一家书店是一件挺不理智的事情。但是琴书堂的诞生,经过了很理智的筹备。
提起传统书店,很多人都会在后面不自觉跟上一句,受互联网冲击很重,日渐式微。所以当我跟身边的人提起我想开一家书店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对我竖起大拇指:“你真是个有情怀的人。”
情怀嘛,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我觉得我做的这件事情是有价值的。在焦虑弥漫空气的年代,忙碌的现代社会,用专业和热爱搭建出的这样一间小小的书房,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
而“情怀”,或者自以为的“价值感”并不能当饭吃。开书店真的是一件实打实的技术活。它需要对书籍的作者、译者、出版社,甚至是编辑等等都有相当的了解。有时候,同样的选本,出自不同的出版社或者编辑之手,阅读体验大相径庭。甚至当内容完全一样的时候,不同的字体大小、印刷、设计、装帧也会深刻影响阅读的体验。
经营书店的我们,无法参与到书籍的制作过程,只能在选品上狠下功夫。

书籍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尽管便宜,但是会占据购书人一段长长的阅读时光,还可能带来极丰厚的精神回馈。所以对于买什么书这件事情,应该很谨慎地去对待。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书海里,把适合读者的书,读者可能会感兴趣的书,带给他们。这对我们来说,需要大量的耐心和专业。
爱书,了解书,修炼自己的阅读口味和习惯,这是我们作为书店从业者,一辈子都需要去学习成长的点。
谦虚地向互联网时代学习
书店大概是受到互联网冲击最强烈的实体行业之一了,然而自怨自艾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既然备受冲击,那就向它学习。
为什么有时候人们更愿意在互联网上买书,对于这件事情我思考了很久。除了“价格”这个琴书堂由于体量所以无法解决的问题,应该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
在网上找书容易。在线书店一般拥有强大的搜索引擎和完善的分类机制。只要大概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类型的书,就能够很快地找到它们。而到了实体书店,大家往往会在书架上搜寻很久。
对于这件事情,琴书堂目前针对自己的书目搭建了自己的数据库系统,对书籍的分类和上架下了很大的功夫,让找书这件事情,不再效率低下。而是从读者的实际搜书思路出发,让找书变得轻松甚至充满惊喜。

在网上荐书专业。目前荐书最专业的是亚马逊。它有着完善的会员系统,会记录每一个购书人的购买记录和浏览记录,根据这些记录进行数据分析,给读者进行一系列的类似书的推荐。
在自动推荐系统已经如此成熟的今天,苹果的App Store依旧采用人工推荐。每一期的优秀应用和游戏,都是来自苹果的编辑自己的挑选。因为,算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处理很多信息,但是最终带来不了人的温度。而阅读是一件有温度的事情。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阅读品位和习惯。由数据驱动的畅销书,也许并没有某本不为人知的个性小书带给某位读者更多的感动。
琴书堂想做有温度的荐书。我们的每一位荐书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书目和阅读口味。如果你来到琴书堂,却不知道该选一本怎样的书,不妨和我们聊聊。同各种各样的读者打交道的过程,于我们也是极大的成长。
被互联网冲击,那就像它学习。从读者的体验出发,专业而用心地做好服务。琴书堂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实体书店的体验好一些,再好一些。
为什么是“琴” 书堂
阅读多少是一件有一些辛苦的事情。尤其是做中国传统文化类的书籍,更是与现代人有着深深的距离。
如何让一间“中国书房”变得亲切而有生机呢?我想到的最佳答案是——让书房有一把琴。“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君子以琴书自娱。”这两句话,用来形容文人的生活状态,已经流传千年。于是,就有了琴书堂。
“乐”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直是一件上升到灵魂高度的事情。圣贤用乐来教化百姓,于是有了礼仪之邦。古琴之于我们,是雅正音乐的代表,文化传承的一个标志。
古等号称可模拟历物之声,考证社会治乱兴衰。物候万化及喜怒哀乐,皆动之于弦,寄之于琴。那是士人忘忧、守道、追求人生乐趣和诗化人生的象征。
但是回归到本质来说,古琴是一件可以借以抒发自身情感的乐器,在古时候几每个读书人都会演奏。这说明古琴的演奏技巧并不难,并且深受大家喜爱,是一件很亲切的乐器。只是在数千年传承的过程中,大家有意无意地神话,拉大了古琴与大家的距离。

多可惜呀,诗词歌赋原来应该只是生活中一件有趣的平凡小事,古琴原来也应该是读书人都会操弄的雅器。只是随着时间和心境的变化,这些都离我们远了。
琴书堂想做的,就是想把古琴和古籍,这两样遗落在时间中的珍宝打捞起来,重新凝结成书房的样子。在匆忙的城市里,开辟一小方安静舒适的空间,用专业和热爱搭建起一座小小的心灵避难所。

偶尔,也请慢点走吧,等等慌张的灵魂。
来琴书堂,翻开一本书,你会看到——知音自从书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