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地鸡毛,谁能告诉我“真相”在哪里?
茶余饭后,聊点儿八卦,本就无可厚非。但若将这些若有似无的事情当真,到处传播,并在网上大放厥词,给当事人造成极坏的影响,那就不好了,自省ing……
近来,热点一个接着一个来。笔者本来认为微博已经是穷途末路,每天除了一些明星的破事儿和广告,根本就没有什么发的了。结果从崔永元炮轰“冯刘”开始,继而就是“疫苗王”、虎扑和吴亦凡之间种种纠葛、章文引发的一系列性侵事件。硬生生又让我养成了微博阅读的习惯。
我每天一有时间就会打开手机开始吃瓜,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好不热闹。“明星阴阳合同”、“吴亦凡diss”、“性侵”、“假疫苗”等敏感词汇一再挑动我们的神经,我们也都知道这些词汇背后代表了什么意义。时间过去了这么久,我们又真正知道了什么吗?
冯小刚等是否存在洗钱漏税等行为?章文、朱军等人的性侵行为是否存在?假疫苗后续的补救和惩处是否落实了?吴亦凡的实力究竟是否匹配他现在的地位?除了一地鸡毛之外,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前几天又收获一天涯宝贴《日子过成段子、生活演成故事——818内地明星精彩狗血悲催的那些事儿》,文章以剧场小说的形式深扒娱乐圈各路明星的丑闻私生活。笔者不才,一不小心就看了五十页,楼主文采非常,剧情跌宕起伏。许多人留言,现在楼层已近5000层。
只是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料和近来那些事情也一样啊,真相究竟如何,无从得知,是与不是全凭一张嘴。只是,是与不是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大家在这些事件中,可以尽情的宣泄自己的情绪,这就够了!
在以移动互联为支撑的社交媒体时代,诉诸情感的传播渠道往往比客观事实的传播更有有效和迅速。当一种情绪开始在社群中蔓延时,群体会马上过滤掉与群体情感不一致的声音,与此同时,强化已有的群体意志。至此,客观真实究竟如何,变不重要了。
那就有人会问了?以前怎么就不这样呢,这个锅我们新媒体不背。那其实,在广电和报纸大行其道的时候,由于客观技术的原因,整个受众交互的成本就非常之高。再者,主流媒体有着较为完整的信息产出体系和监管制度,其对于客观事实的的信仰等都会使整个信息环境更加健康和干净。再者,没有各路自媒体的干扰,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能迅速引导舆论的走向。
社交媒体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样一个更加感性、也更加盲目的社交传播,很容易在零碎甚至片面的事实基础上,产生一系列的情感攻势,产生一系列类似于道德绑架、舆情审判的悲剧。
2016年,“后真相”(post-truth)一词被《牛津词典》收录,“后真相”一词意指,诉诸情感比诉诸事实更为有效。如今,我们所处的信息环境,也正是这样一个“后真相时代”。事实已经隐藏在汹涌的公众情绪之后。零碎、片面的事实被不断放大,依托于此产生的民意,极有可能会走向一个相反的极端。
也因此,不少媒体人员和社会公知开始不断呼吁客观事实的本位回归,希望在对待舆情事件时,不在只是简单地一时的情感的宣泄,希望大家能更加的关注客观事实本身,保持一个长期的关注,对相关追责问题保持一个长时间的热情。而不是一顿吐槽骂战之后,无疾而终。除了一地鸡毛,什么都没有!
媒体的发展进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一个时代的民主发展进程。新媒体时代,公众享受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只是,也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信任危机。当网民的整体素质、网络环境的监管水平,与媒介发展速度不匹配之时,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民主化进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只能改良,而非矫枉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