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夏未尽,秋已至

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
「
节气由来
YouLai
」
立秋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歌谣
时到立秋年过半,可能有涝也有旱,男女老少齐努力,战天斗地夺高产。早作物渐成熟,防雀糟蹋要常转。晚秋作物治追耪,后期管理不能软。适时播种大白菜,炕土壅葱夺丰产。保护地菜筹建棚,底肥施足地深翻。大积大造农家肥,割晒青草抽时间。林木果树管理好,摘下果梨去卖钱。畜禽管理要加强,要紧预防牛流感。喂鱼注意多投草,鱼病防治至关键,坑内菱角采下来,继续管好藕苇芡。
「
气候-特点
tedian
」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
立秋-习俗
XiSu
」

立秋节:秋节,也称七月节。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

晒秋:每年立秋,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进入了晒秋最旺季节。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啃秋:“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秋社: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
立秋-美食
MeiShi
」
川贝炖雪梨

川贝炖雪梨是一道药膳,主要材料有川贝、雪梨、冰糖等。川贝炖雪梨的口味甜中带点微苦,性寒,入肺经,有清热、化痰、止咳的作用。
红烧肉

猪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能够有效地帮助青少年以及部分成人补充必须能量,有助于长身体和健康。
「
饮食推荐
tuijian






」
♥立秋以后,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海带、藕、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