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错成长的代价
早上才开玩笑说这个项目会不会成为压死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回头问题就出现了,现在看来,是成了压死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继退换168只油箱后又一次更大规模的问题升级,还锁定不了问题油箱的数量,自己部门的记录缺失成了问题的导火线!
内疚同时更多的是对公司的失望,对自己的失望……虽然项目的技术问题,风险评估是没有到位,但如果所有记录验证都按照作业流程操作的话也不会升级到技术问题风险评估那么严重的级别了,况且传统的项目同样存在技术限制和风险,但都能够避开此类问题追究,而这次就要因自己不得不面对了。如果因为此时引起公司第一起召回,自己绝对逃不过责任!反思过去自己的做法,流程与产能面前,一旦需要抉择,自己往往选择的是后者。侥幸省略流程的繁琐,出问题背锅的是自己,牺牲产能保证流程,产生的额外加班工人不背锅,甩手不干的(虽然实际不至于),留给自己的“苏州屎“一样只能自己背。而重点是自己没有能力能够保证两者兼得!偌大一个工段,全部事情全由我们三协调确认,有漏项是必然的。从前只有两条线还能勉强维持平衡,现在多了几条线况且都是新工艺,完全看不过来。对公司失望是对领导一味训教要做到怎样程度而没有切身帮忙捋顺部门的问题,对自己失望是知道问题却不会提出(知道即使提出了也很难能够解决)。
自己已经跟不上公司的发展了,以自己的做事思维绝对会把部门搞垮,一定要受点外部思维冲击方能引领到正确轨道,不想当压死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唯一觉得对不起的是两位战友,但与其报团而死不如找他人引领出路。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