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最终看的是自己
我觉得自己不管看电影、看书,最终看到的都是自己。
我很想了解人的心理,各种各样的心理,因此我看了很多心理学相关的书,小说、电影也偏爱探寻心理的类型。
了解人的心理,我的最主要目的,还是了解亲密关系。我想知道两个陌生人如何能走到一起,他们相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心理变化,最后厮守终生或是分手,又是经历了哪些心理历程。
因此我特别偏爱探讨亲密关系的书和电影。
再进一步,我渴望拥有深刻、长久、幸福的亲密关系,因此我特别偏爱可以给出一些建议、方法、答案,至少是对如何获得幸福的亲密关系进行探索的作品。
我还渴望自我成长、自我实现、获得自由,因此我也很爱探讨人类如何成长、如何应对外界和内心挣扎的作品。
我看这些作品的时候,就好像是我自己在探索、追寻、困惑、迷茫、痛苦、幸福。特别入戏。
以上说的是选择作品的偏好,它反映了我想要什么。
再有,同样的作品,不同的人,看到的内容,其实并不一样。
有人在《红楼梦》看到爱情,有人看到家族历史的兴衰,有人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有人看到各种诱人美食。
电影也一样,有人看画面,有人看拍摄手法,有人看表现技巧,有人看内容,有人看脸。
看的过程中,每个人注意到的细节也完全不一样。一部好的作品是丰富的,即使只讲一个简单的故事,也是丰富的,会有很多细节。每个观者捕捉到的细节,都与他以往经历以及内心需求相关。
你经历过什么,你渴望什么,你就更倾向于看到什么。
我经历过冷漠的家庭,青少年时期的挣扎,我渴望幸福的亲密关系,我渴望自由,我希望自己很勇敢,我同情人类(包括我自己在内)经历的一切痛苦。
我在电影和书籍当中,就会遇见这些类型的作品,或是注意到、挖掘到许多作品中包含的这一部分内容。
看这些作品时,也仿佛自己身临其境,或是回到了从前,或是经历着正在经历的当下,或是到达了我想要去的未来。只是它们以不同的场景再现,而内核是我真切感受到的人生。
人的世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我选择这些作品,这些作品也选择了我,符合我的兴趣,同时又在改变着我。
我觉得自己像《她》里的那个人工智能系统,每一秒都在变化,按照我想要的方向,又出乎我自己的意料。
人真是奇特。
X316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福建行记2】三明沙县大山里的客家土堡——水美土堡群,三个形态各异的美丽城堡 (13人喜欢)
- 【福建行记1】从丽水龙泉到宇宙小吃总部三明沙县,看古廊桥永和桥,吃不一样的沙县小吃 (13人喜欢)
- 【江浙行记30】在丽水看龙泉青瓷、龙泉宝剑,参观浙大旧址、青瓷博物馆、香菇博物馆 (24人喜欢)
- 语言与不平等 (243人喜欢)
- 【江浙行记29】逛丽水松阳半岭上田村,寂静无人的美丽小古村,整个村子就是一个大民宿 (1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