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丨万物生长 · 清洁明净

咏廿四气诗 ·清明三月节
唐元稹
清明来向晚,山淥正光华。
杨柳先飞絮,梧桐续放花。
鴽声知化鼠,虹影指天涯。
已识风云意,寧愁雨穀赊。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萌出天际的清明节气歌↓

《岁时百问》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礼记.月令》 “(季春之月)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二候田鼠化为鴽。鴽,鹌鹑属,鼠阴类。阳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则鴽复化为鼠。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三候虹始见,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
清明习俗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WinstonZ
2018.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