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人的同理心程度不同也会影响大脑对音乐的反应

能够深刻理解他人痛苦或快乐的人,和其他人相比,他们在大脑中处理音乐的方式是不同的。
根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卫理公会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他们发现,与低同理心的人相比,高同理心的人在处理熟悉的音乐时,大脑的奖励系统和负责处理社会信息的区域的参与频率更高。

“高同理心和低同理心的人在听音乐时有很多共同之处,包括在大脑中听觉、情感和感官运动的参与程度大致相当”
但其实也存在了至少一个显著的差异:具有高度同理心的人在处理熟悉的音乐时,大脑的社会机制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当对他人产生同理心时,大脑中的某些区域会被激活,似乎在倾听中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快乐,这也表现在奖励系统的激活增加。

“这可能也表明了,音乐被认为是一种社会实体,一种虚拟的人类存在。”
在2014年,就有研究人员发现,大约有20%的人口都是具有高度的同情心,这些人特别敏感,对社会和情感刺激反应强烈。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首次发现了神经系统与音乐同理心紧密联系的有力证据。新的研究表明,至少在高同理心的人群中,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他们除了将音乐视为高雅艺术之外,音乐是关于人与其他人的互动、试图理解和交流。
“在人类的文化中,我们有一整套复杂的音乐教育和音乐思维体系,将音乐视为一种无形的审美思考对象”
研究一方面显示了同理心调节音乐感知的力量,这种现象提醒我们原始同理心的概念:当感官变成了一件艺术品。另一方面,这也显示了音乐在触发大脑中同样复杂的社会过程的能力,而这些过程在人类社会的互动中也发挥着作用。

当人们听音乐的时候,大脑中奖励和社会意识的区域在具有更高同理心的人身上显得特别活跃。
最能说明这个结果的是大脑的扫描切片,其中“熟悉”和“不熟悉”对比以及“同理心关注”指数的不同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参与者是二十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本科生。他们接受核磁共振成像仪扫描的同时听一些他们熟悉或不熟悉、喜欢或不喜欢的音乐片段。之后,每个人都完成了一份标准的问卷,以评估个人在同理心方面的差异——例如,经常对处于困境中的他人感到同情,或者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困境。
然后,研究人员进行了对照研究,看看听音乐时大脑的哪些区域与同理心有关。分析显示,有强烈同理心的人在听熟悉的音乐时,无论喜欢与否,他们的背纹状体(大脑奖励系统的一部分)的活动都会更多。而大脑的奖励系统是与快乐等其他积极情绪有关的,而该活动区域的故障可能会导致成瘾行为。

同理心的人在大脑中处理音乐片段时,会涉及到社会认知系统。
此外,具有较高同理心的人,他们的脑部扫描还显示,负责处理社会的前额叶皮层内侧和外侧区域以及颞顶交界处的激活程度更高,颞顶交界处对分析和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意图至关重要。
而后,研究人员还研究了纯粹的行为数据,要求参与者事后对音乐进行评级。这些数据表明,同理心越高的人对自己音乐好恶的更清楚,比如对不熟悉的音乐表现出更强烈的偏好。

同理心和音乐之间的精确的神经生理学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尚未被探索。而在音乐心理学领域,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同理心与对音乐、聆听风格和音乐偏好的情绪反应的强度有关——例如,高同理心的人更喜欢悲伤的音乐。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音乐留学的相关问题
欢迎加小夫微信“grooveedu”在线咨询
致力于打造音乐留学交流平台,让音乐留学变得更加简单。同时,我们提供名校导师制音乐留学服务,海外短期游学进修等机会,并组织短期特色课程及相关音乐文化活动。如果你有任何关于音乐留学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