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注》读书笔记 之 隐公前传1
隐公
春秋以鲁国史为据,故以鲁纪事。自孟子《万章下》言有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爵位,《礼记·王制》、《白虎通·爵篇》相继言之,白虎通,书名,又称《白虎通义》、《白虎通德论》。东汉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朝廷召开白虎观会议,由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陈述见解,“讲议五经异同”,意图弥合今、古文经学异同。汉章帝亲自裁决其经义奏议,会议的成果由班固写成《白虎通义》一书,简称《白虎通》。《白虎通》是以今文经学为基础,初步实现了经学的统一。然考之两周彝器铭文,知铭文国君之名称不但与春秋奇异,即彝铭本身,虽同一国名,彼此互殊者仍甚多。杨树达先生《积微居小学述林·古爵名无定称说》言之凿凿有据。鲁有四器称鲁侯,一器称鲁公。《尚书·费逝》为鲁侯伯禽誓师之辞,开首即云“公曰”。考之春秋经,于诸侯之葬皆称公,左传于诸侯亦尝称公,则公为当时对诸侯之通称。
鲁国姬姓,文王子周公旦之后。周公辅佐周王朝,成王封其子于曲阜。定四年传“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昊(皞)之虚”是也。商奄,先秦方国,都城为奄(今山东济宁曲阜旧城东),疆域可能与后来的鲁国相近。因参与周初的三监之乱,灭于周公东征,周公旦封伯禽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大部分奄人南迁复国继续反周,并在失败后不断南迁,最终在春秋中期偏晚时被宜国所灭。奄人主要迁往南方,一小部分奄人被周王朝迁往秦地,从而成为一部分秦国的先民。清华简整理的《系年》有记载表明商奄为一部分秦人的来源地。伯禽,生卒年不详,姬姓,名禽,伯是其排行,尊称禽父,周文王姬昌之孙,周公旦长子,周武王姬发之侄,周朝诸侯国鲁国第一任国君。当时周公旦受封鲁国,但因周公旦在镐京辅佐周成王,故派伯禽代其受封鲁国。伯禽在位四十六年去世,死后其子鲁考公继位。伯禽在鲁国苦心经营三年,才到镐京向父亲周公旦汇报政绩。周公旦说:“为什么报政如此缓慢?”伯禽回答说:“我在改变当地的风俗,变革当地的礼仪。寻常百姓父母死后也要服丧三年,所以到这时候才来报政。”当初齐太公吕尚受封齐国,齐太公受封五个月后,就向周公旦汇报政绩。周公旦说:“为何如此迅速?”齐太公说:“我简化其君臣之礼,顺应原来的风俗去做。” 当周公旦听到伯禽说出报政迟缓的原因,于是叹息说:“唉,鲁国后世要北面为臣事奉齐国!政治不简约不平易,百姓就不会亲近;政治平易近民,百姓必然归附。”少昊(约公元前2598年—约公元前2525年),己姓,名摰。三皇五帝之一(“三皇”按照流传最广的是:伏羲(天皇)、神农(地皇)、少典(人皇),五帝,说法也各异。一般认为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中国神话中的五方上帝之一,又称白帝,又作少皞、少皓、少颢、玄嚣,史称青阳氏、金天氏、穷桑、云阳氏或朱宣,一说其为玄嚣,是黄帝长子(与上述三皇五帝百科不符)。少昊是远古时代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同时也是早期东夷族的首领,定都穷桑(今山东曲阜)。他被后人尊为五帝之一,也是华夏共祖之一,在神话中被尊为西方上帝。据记载其部族以鸟为图腾,在他的部落里诞生了原始的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之一。其己姓子孙分化出很多姓氏,如:张、嬴、尹、梁、桑、秦、谭、徐、黄、江、李、赵、萧、舒、修等。
龚景瀚谓鲁都一为曲阜,为奄城,古奄国都也,二城相距仅三里。曲阜在东而稍北,今山山东曲阜县北三里之古城村。奄城在西而稍南,即今曲阜县治。初都曲阜,炀公迁奄城,春秋时又迁曲阜,盖在僖公时。详澹静斋(dàn jìng zhāi)文钞(龚景瀚著)鲁都考。一九七七年曾于鲁都进行勘探发掘,测得鲁都城平面大致呈不规则长方形,城东西最长处3.7公里,南北最宽处2.7公里,面积约十公平方公里。周围有城壕,西北两面城壕利用古洙水河道,今日曲阜县县城仅占鲁故城西南角之一小部分。故城城门十一座,东西北各三座门,南两座门。鲁宫殿在城中。在东部城墙下与城内西北、西南部有鲁城以前之居民区,或即商奄遗址。依史记鲁世家伯禽至隐公凡十三君。隐公名息姑,鲁世家作息,然诗鲁颂疏、文十六年左传书疏即释文、毂梁首篇疏证并引鲁世家俱作息姑,则唐时史记鲁世家作息姑明甚,且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亦作息姑,年表及鲁世家索隐均引世本谓隐公名息姑,则今本鲁世家无姑字,盖唐以后史记或本脱姑字。隐公为伯禽七世孙,惠公弗皇子,声子所生,于周平王四十九年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