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该和孩子玩些什么?
抛开沉重的思想包袱。 与其担心他有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不受阻碍的度过敏感期。 沉下心、目视他、回应他,才是享受这个当下,才是陪伴成长吧。
今日课题: 我买了大堆的玩具孩子都只在第一次看见时玩了一会,是玩具不够有吸引力吗?
午后,坐在孩子的爬行垫上。我们相互对望着,彼此眼中都透露出无聊的困倦感。 而我还有些抱歉与惭愧。因为我不知道该和他玩什么。 在他四五个月时,需求一下变大了,不再是吸允自己的小手,开始将眼前拿的到任何东西都放到嘴里啃咬。但那时的我还未给他买任何玩具,其中最重要的是牙胶(正在出牙,缓解牙龈不适)。他仅有的一个玩具还是他哥哥玩剩下的曼哈顿球(牙胶),但身边有各种对他来说奇形怪状的东西,显然熟悉的球总是会被他拒之门外的。 迟钝的我仍未意识到需要给他添置适合他玩(咬)的牙胶,直到有一天中午从亲戚家吃饭回来,人家顺手给了他一个家里妹妹玩淘汰下来的摇铃。他直接就咬住不放了,尽管那个很脏……回来给他清洗时我才恍然意识(有点羞愧啊)到,需要给他买玩具了。 然后,然后。 那句话叫:一入淘宝深似海啊! 在一个店本只想买一样东西的,但逛着逛着发现其他时,看到宝贝详情时,自己就已经对号入座,自行脑补他玩这些时的满足感了(其实都是我的自以为是)。虽然大多数都是为了凑包邮才逛起来的。哎! 是不是刚当妈的人一开始都会陷入买买买的风波里?就像每个宝宝都有摔下床的经历? 是,买来的头些天,他都很喜欢,手里抓着一个,又想去抓另一个。重复的拿起一个新的、丢了手里原有的(那时还不会双手拿住东西)。当我需要走开一会时他就看着眼前的几样东西,不停地重复拿起放下,也能独立玩很久。 没两天从买来的一堆里他都已经有自己的喜爱了。比如喜欢橙色的长颈鹿不喜欢粉色的兔子,喜欢大红色的蜜蜂响纸摇铃不喜欢斑马造型的摇铃。 时间久了,色彩鲜艳、凹凸不平且带声音的球也不喜欢了;带牙胶和音乐、哈哈镜的滚筒也入不了眼了;环环可扣、彩虹色的手抓环更不提了。然后那些我买来想教他认知的所有动物玩偶就看过一次…… 他开始去抓小身体周围的一切东西,为了拿到它们他先是翻身、后来是伸手往前扑、再蹬腿。现在是直接身体一扑、双手扶地,拱起臀部(从躺到坐)、双臂往前一放,双腿一爬、扶住东西站起来去够,使出了所有会的、还没掌握的身体技能。 接着,你眼前的画风就是这样(脑补):衣架在嘴里、数据线在嘴里、拖鞋鞋底的口水痕迹、厚度不一的枕边书、扣在头上的水果篮子、滴满口水的小米兔耳朵、被舔干净的风扇底座…… 家里所有他看得到、拿得到的东西都成了他的玩具,无一幸免。而那些被称作为他的玩具的玩具们,被冷僻在门后挂篮上、婴儿床上、床尾缝里…… 就这样,我花了大量原价,从祖国大江南北淘来的玩具们,通过一两个月时间的等待,再次以一两折的价钱转出到祖国的某家某户某个弟弟妹妹家。 秉着物尽其用的原则,我将它们都送出了。在我们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并给予期待的小家伙们,希望你们在后来的家庭里能够得到青睐。 我们回到主题上来,当熟悉的周围暂时没有他看上的(没添置新的在他周围),而那些玩具更不用提。吃过饭又不到遛弯的点中间那段空白时间里,我和他就坐在他的爬行垫上,(我)干瞪眼,而他在我身上(借力)练习自己独立。 此刻,我的内心里意识到:我得和他玩点什么。 可是旧花样玩来玩去也只能打发一会时间,次数多了还显得苍白。 其实也有为他设置游戏,根据公号安的分享,(按照当前月龄)给做的感官板、起球缆车、泡泡垫、从瓶子里拉彩带……。这些他的玩法并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他仍是拿起放嘴里咬。这也算了,总览全局,他都只是刚开始那会感到新奇,会去摸它们、咬进嘴里。玩过几次后又进入上轮循环……去抓家里的东西。 有几次我都想问安,为啥你家公举玩游戏都辣么优美?而我这,就只有翻垃圾桶现场的既视感… 既然有了问题、思考,那再继续干坐下去就说不过去了。 趁他还在熟睡中,我赶紧准备好一会他醒来的午餐,然后学折风车。 对的,学习折风车。 每天带他下去的遛弯过程中,总有他停留不前、一步三回头的感兴趣点。而我除了负责让他看个够,摸个遍,还在心里默念记住了让他流连不止的那些东西。 然后,记下的那些在这些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根据记录下的东西模拟相仿实物。 这样即便没出门不一样可以看个够? 我是这样想的(天真如我?)。 也许是我想错了?或者做的不对。 关于他超喜欢的理发店门口的旋转灯,我效仿做了纸风车。在他面前经过风扇吹,不也就是自动转的效果? 结果是他看了几秒,上手抓我手中的纸风车、风车棍子,成功扯下后撕碎了。。冲我笑。。然后转头摸其他的去了。。 嗯,我错了。风车并不等于理发店门口的旋转灯。 上面这个旋转灯的模拟虽然失败了,但我觉得还挺高兴的。 因为我好像恍然大悟般,本来游戏这东西就是不用花钱的。 我小时候在外婆家玩丢沙包、123木头人、打弹珠、过家家、成语接龙……并没有花一分钱啊!还超级开心快乐(每次回想起来都觉得幸福) 为何到长大了,有娃了,却肤浅认为需要给他买玩具才是他会开心的。 不花钱的快乐,首先在准备过程里,制作(准备)的那个人心里就是愉悦丰富的。就像给人送礼物、惊喜比收礼物的那个人要快乐感动。 而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玩的游戏应该莫过于你和TA一起玩的游戏;最快乐的是你和他一起哈哈大笑。 我已经释怀了。 我会竭尽所能,根据他的兴趣点、月龄成长,哪怕是自己喜欢的,去和他一起玩耍。
下课结论:
抛开沉重的思想包袱。 与其担心他有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不受阻碍的度过敏感期。 沉下心、目视他、回应他,才是享受这个当下,才是陪伴成长吧。
很多情绪在动手写下来的那一刻就消化掉了。 但并没有结束,我们还需要为那些暴露出来的问题去一一求解、推敲、实践,反复这些过程才是新手父母的上手之路。这也就是作为父母需要不断完善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