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闻见录五
尼可逊物馆(Nicholson Museum)创建于1860年,以创办人查理•尼可逊爵士(Sir Charles Nicholson)命名,收藏古文物。藏品主要是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文物和其他中近东和欧洲古文明的文物,其中包括150年来收购的文物和悉尼大学考古专业在中近东和其他地区考古发现所得。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藏有3000年前的木乃伊,带有浓重神话色彩的独眼巨人头颅(实际可能是畸形发育的🐴 )以及林林总总关于生死和情欲隐喻的器物。本馆的历任馆长都是古典史界的著名学者,包括后来成为英国国防大臣的伊诺•鲍威尔。
今日课程的从“隐喻和类比(Metaphors&Analogy)”说起,首先回顾了昨日的Homework——Reflection in a mirror,再以小组游戏实验“描绘镜中线条轨迹”导入,逐渐揭示重点议题“类比教学法”。 所谓类比教学法就是利用类比方式进行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把新知识与记忆中结构相类似的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类比,从已知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对象具有的相应性质,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诠释“类比教学法”的关键构成时,Steve逐一解释了基础域(Base Domain)、目标域(Target Domain)、属性(Attributes)、关系(Relations)、映射(Mapping)等概念。此外,还强调了使用类比教学法时尤为重要的是讨论基础域和目标域之间相关或无关的属性关系。类比教学法用于教学的材料包括:课本、视频、动画角色扮演、类比故事、模型和图纸等。Role play analogy(角色扮演类比法)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具有激励作用的方式,在使用类比教学法时借助The FAR(Focus Action Reflection)guide(包括课前计划、教师对“焦点”的关注、学生的先验知识与能力、模型模拟的熟悉度等),都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理解(Deep Understanding),并将之转化为长期记忆。在使用类比教学法时,教师的作用是观察、聆听和参与类比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正解,避免误解。 至于如何具体实施“类比教学法”,我不成熟的理解是: 1.引入本体,即介绍要学习的新概念。这里我们借用逻辑学的用法,把新概念称为“本体”,用来类比新概念的知识或现象称为“喻体”。本体一般是学生较难理解和接受的概念。 2.回顾喻体,即提示与本体具有相似性的知识或概念。喻体一般要生动、形象,而且其反映的现象应是学生已知的或熟悉的。 3.确定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特征,即找出和比较本体和喻体所反映的两类现象之间的相似属性。相似特征既包括某一方面的属性的相似,也包括两现象各属性之间关系的相似。 4.直观表示相似点,即用图形把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特征表示出来。 5.对本体作总结,即引导学生综合理解新学概念的各个属性及其整体联系,以便学生全面地掌握概念。 6.指出类比的不足之处,即消除类比可能导致学生对所学概念的误解。 最后,谈谈“类比教学法”的优缺点。 优点: 1.有助于教师建构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事物和概念,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3.有助于发展学生求异性思维的能力,从而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4.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缺点: 类比推理往往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得到的结论有一定的偶然性,未必科学。若类比使用不当,可能产生认识上的错误,增加后续的教学难度。“限制不明”的“类比”会使学生在界定不清的情况下,因分不清谁是谁非,而将二者的概念、性质等混淆,造成知识的负迁移,导致出错。 所以,教师必须非常强大,得同时做到以下几点: 1.类比要恰当。 2.类比的运用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 3.类比要适度。
珍惜所有与青春有关的东西,珍惜云影,珍惜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