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练 |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3: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扎扎实实地打基础,才是制胜的法宝哦~继续跟深蓝教师学习新的内容,来看看今天的核心知识点吧~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可概括为制约与促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的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新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促进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不断进步,由此,促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改进与更新。同样,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等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担当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教育培养人的劳动能力,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首先,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其次,教育通过促进个人社会化来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学校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籍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
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对我国教育和年青一代价值观形成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教育目的的确立,除了取决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之外,还受文化的影响。如近代英国着重培养具有绅士风范与良好品性的公民,德国着重培养能够服务社会的公民,日本则着重培养能够肩负社会责任、具有团队精神的公民,所有这些都与其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教育的内容就是人类的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和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不同选择。如中国教育突出礼仪教育,西方国家突出环境保护教育。
(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对知识及其来源的认识,也影响着人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在教育上影响着人们对师生关系的认识,由此决定了人们对教育教学方法的不同应用。如西方文化突出个人本位,因而在教育中倡导个性张扬,在教育教学上强调自主探索;东方文化突出社会本位,因而在教育中倡导谦虚谨慎,在教育教学上强调知识传授。
2.教育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传递文化(传递功能)
文化传递是文化的世代相接,是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由于文化具有独立于人的生物肌体之外的特点,因此,人类文化的所有成分不可能通过遗传的方式获得,而只能通过传递的方式继续并发展下去。而教育是传递文化最主要的手段。
(2)教育传播文化(传播功能)
传播和交流文化的途径有教育、战争、迁徙、贸易等,教育是其中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育作为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与其他传播文化的途径相比有不同的特点:教育传播文化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教育传播文化具有深层面的特点;教育传播文化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3)教育选择文化(选择功能)
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它撷取文化的精华编成教材,提供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观念、态度与知识、技能,并通过教育评价手段进一步保证和强化这种选择的方向性。
(4)教育创造和更新文化(创新功能)
教育选择文化、传递文化、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包含着文化的创造,也就是说,它不是只对原有文化进行简单的复制。就文化的传递而言,每一代人不仅学习自己的文化,而且重新建构自己的文化。同样,文化的传播也不是文化的简单混合,而是通过人们之间的互动或相互作用进行的,它包含新的文化元素的产生。
真题回放
1.【2017上半年真题·1题】“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2.【2014下半年真题·5题】小学开展经典朗诵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A.继承功能
B.传递功能
C.选择功能
D.创新功能
答案精析
1.【解析】“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的意思是:君子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养成良好的风俗,一定要从教育入手。强调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的有效手段,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答案】C
2.【解析】教育对文化具有传递功能、传播功能、选择功能、创新功能。其中,选择功能是指教育选择文化,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它撷取文化的精华编成教材,提供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观念、态度与知识、技能,并通过教育评价手段进一步保证和强化这种选择的方向性。“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体现的正是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
【答案】C

单纯的理论是支撑不了整个考试的,还需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深蓝教师官网智能题库http://js.shenlancity.com,海量习题任你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