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707分考入北大,有人说“感谢贫穷”,大家表示不同意

1
这几天,很多媒体报道了河北女孩王心仪以707的高分考入北大的事。
然而引发大众讨论的,却是她写的一篇文章《感谢贫穷》,被主流媒体以“感谢贫穷感动无数人”这样的显著标题大力宣传。
但是,在这样的话题下面,评论的人们却一边倒都是在发表不同意见。
有人说小姑娘应该感谢自己的坚强和努力,有人说应该感谢父母,并没有多少人真的认为应该“感谢贫穷”。
很多人直接发问:感谢贫穷,贫穷有什么好感谢的?
更有人认为,“感谢贫穷”就是一碗毒鸡汤。
其实,如果读完王心仪的文章,可以发现她更多地是在表达虽然自己家境贫寒,但她有一个注重教育的家庭,母亲给了她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而她自己也从未向贫穷低头,反而更加努力、发愤图强。
这种在逆境中拼搏进取的精神,才是值得赞扬的。
问题出就出在,主流媒体将“感谢贫穷”作为一种价值观输出给大众,似乎王心仪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归功于贫穷。
但是,说真的,贫穷有什么值得感谢的呢?
2
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着很多“讴歌”贫穷的因素。
无论是俗语说的“千金难买少时贫”,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都有类似的意思在其中。
但事实上,贫穷带给人们的更多是负面影响。这一点,想必劳苦大众们都深有感触。
也只有真正身处贫穷之中的人,才更能体会“贫穷”二字意味着什么。
那些或丰衣足食,或锦衣华服,或高高在上的人,没有资格劝慰别人应该“感谢贫穷”。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农村普遍都还比较穷,但每个村子总有几户特别穷的。
虽然当时村里小学的学费并不高,但还是会有同学交不起。
记得有一次开学的时候,班上有个男生家里没钱交学费,他妈妈就背了一袋子家里种的水果去学校,问老师能不能用水果抵学费。
老师说不行,他妈妈就苦苦哀求,说了很多难处,说家里连买盐的钱都没有了,问老师能不能通融通融之类。
附近两个班的同学全都趴在窗口看热闹。那个男生当时站在他妈妈的后面,低着头一言不发。
老师做不了主,又无法脱身,最后连教导主任和校长都过来了,把家长和老师都叫去办公室,才算暂时解了围。
记得那个男生回到教室后,班上有一些男生围过去,说一些戏谑的话。他满脸通红,坐在位子上半天没动。
那种贫穷带给一个人的羞愧和自卑感,没有经历过的人并不能深刻体会。
网络上有很多人说过贫穷带给自己的一些影响、视野局限和烙印等等,那是要在一个人成年以后,即使脱离了贫穷之后,也要花费很长时间去克服的。
还有一些影响,甚至终其一生,都无法改变。
3
身处贫穷之中,首先一定要自己不放弃希望和努力。
王心仪之所以能以高分被北大录取,首先就在于她自己的坚强和努力进取,坚信教育和知识的力量,能带她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她也没有因为贫穷或由此遭受的嘲笑,就灰心丧气,放弃希望。
但还有很多的人,因为贫穷以及贫穷导致的种种副产品,失去了踏入大学的机会。
最近很多人讨论的国内读过本科的人不超过4%,还有一个数据,说我国城市高中入学率达到93%,而贫困农村只有37%。这两个数据也都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
回想起我读初中的时候,三年下来,是有很多人中途辍学。
记得初一的时候,一个班能有六七十个甚至更多学生,但读到初三的时候,一个班大概只剩下四十多个学生。
很多人辍学后就去外地打工,还有的女孩子就早早嫁人。我读高中的时候,就听说了好几个初中女同学结婚的消息。
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贫穷,还有贫穷带来的狭隘认知等。
当然,并不是说一个人不读大学、不接受高等教育就不能成才,成才的途径有很多种,但凡事都要看大概率。
而且不论是在读书还是在其他事情上,贫穷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一定比正面的多。
身处贫穷之中,你还要有“有见识”的父母。
我这里说的“有见识”的父母,并不是说要求那些父母有多高的学历,去过多少地方,见过多少世面。
而是说那些父母,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鼓励,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
就像王心仪的母亲那样,小时候教她背诗算数,不管家里多困难,都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当她因为衣衫破旧被嘲笑的时候,告诉她不要理会,踏实做事就好。
言传身教,这些父母本身,就是给孩子做出了不向贫穷低头的正面榜样。
而不是像有些短视的父母,早早让孩子辍学,因为可以尽早打工赚钱。
我曾听过一个例子,亲戚家所在的村子,有两个男孩子原本成绩不相上下。但第一年高考的时候,两个人都落榜了。
其中一个男孩去复读了,另外一个男孩的父母,则觉得与其复读还不如早点去南方打工赚钱。
现在,二十年过去了,当年选择复读的男孩后来考上某知名大学,毕业后留校成了一名大学老师。选择去打工的,依然在打工,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能考上大学。
这就是“有见识”的父母和“短视”的父母,对子女截然不同的影响。
试想一下,如果王心仪的父母,也是那种短视的父母的话,结果又会是怎样呢?
4
贫穷并不值得感谢。
多少人深受贫穷之苦,又有多少人在贫穷的折磨下,丧失了斗志和希望。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勤勤恳恳地工作,为的是什么?大部分不就是为了摆脱贫穷,生活得更富裕,让自己和下一代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吗?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选择权。现实是在相同条件下,贫穷会给人们更多限制,富裕才能给人们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权。
同样,贫穷是多么容易能得到,一个人如果想向下滑,简直毫不费力。
而一个人想从贫穷走向富裕,想超越贫穷对自己的限制,则要付出很多倍的努力。
我们不想感谢贫穷,若要感谢,也只想感谢身在贫穷中、在逆境下依然乐观、努力向上的那种精神和不向贫穷屈服的人们。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努力去摆脱贫穷,远离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