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偏北——走一趟梦中的丝路
7.16 出发 这趟旅行最初是计划外的,八天后,它变成了一次意外之喜和永久怀念。 在无锡迎来酷暑高温的时候,一行人出发,飞青海、甘肃,走一趟丝绸之路。 许是老天爷嫉妒,飞机延误了近三小时后才飞,中间经停西安,不过并未拖延多久,十来分钟后继续飞,一个多钟头后,抵达西宁曹家堡机场。 天气果然凉快,天空湛蓝。这之后,“凉快”和“湛蓝”这两个词会始终伴随这趟旅程。
7.17 塔尔寺、青海湖 第二天开始真正的游览。上午塔尔寺,下午青海湖。 塔尔寺位于西宁市西南25公里。始建于明洪武十年,为纪念黄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而建。寺庙规模极大,其实是个寺庙群落,占地面积极广,近万房间,内有藏医、密宗等四大学院。寺内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值得一说的是寺中心的大金瓦殿,最初是宗喀巴母亲因为想念远走西藏学习佛法的儿子而建了一座银塔,后来以此为中心,信徒修建了金瓦殿,并逐步扩建成今天的塔尔寺。4亿黄金堆砌金殿的传说广为流传。整个寺院群落殿阁成片,白墙红顶,恢宏而纯朴。细看,墙壁和梁上的宗教艺术壁画和唐卡都已十分陈旧古朴,很多地方有脱落。穿着红色长袍的僧侣在寺院中行走,在庙堂中忙碌,清洁桌凳,整理酥油灯。比起其他风景区的庙宇,这座黄教大寺显然要低调许多,且并不售卖香烛,只点酥油灯,所以也无一般寺院的烟雾缭绕、烛火摇曳。而直到看见各个院落门口,有人在磕长头,五体投地的样子,才会明白所谓的底蕴和积淀。在酥油的清香和红袍的映衬下,心底只有虔诚。祈愿他们满腹心愿在跪倒和拜伏间慢慢实现。 听导游解说,酥油花 、 壁画 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一一游览,叹为观止。
青海湖,除了大美这两个字,几乎想不出形容词。 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 我们午饭后沿着G6高速一路前行,不巧的是碰上了堵车,近二个钟头后才通行。沿着高速一路开往109国道。路上睡睡醒醒,窗外开始出现草原和群山,灌木丛,牧场,牦牛,羊群,经幡风马,一派西北高原风光。 接近湖区,国道一侧是连绵起伏的群山,深褐色的山体,没有多少植被。另一侧是湖边的青稞田和油菜花田,还有牧场。大片的菜花田被分割,田间竖着“青海湖留念”之类的牌子,田边种着大概是薰衣草一类的紫色花卉,周边的牧民牵着牦牛、马或鹿在路边,等游人拍照。 进了湖区,尤其是登上游船的时候,你的视野中便只有蓝天白云、清澈明朗的湖面和岸边的菜花田这三种东西了。在游船驶入湖中心时,除了天蓝云白和粼粼湖水,你的心悠然而空阔,和广阔的湖面一样。 因为堵车,我们游览青海湖已是近晚上七点,夕阳正在群山和湖面间缓缓坠落,逆光的云彩变成乌黑色,被阳光透过,仿若在云边镶上了一道金边,辉煌而壮阔。
7月18日 未成行的茶卡盐湖和姐姐的德令哈 听了昨晚导游的蛊惑,今早凌晨起来看日出。在高原上跑步五公里让人气喘难受,且早上气温很低。连走带跑的完成了一个“壮举”后开始在湖边耐心等待日出。 太阳在我出酒店前就已映红了云彩和远山。霞光从云层间透出,吸引了很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到来,湖边等着好多人。然而,喷薄欲出的朝阳最终被厚厚的云层所遮盖,没有形成一轮红日的壮观景象,但是金色的云霞出海曙的景观仍让我震撼和迷恋。 离开青海湖,沿着109国道按计划去茶卡盐湖。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打乱了我们的计划。下雨的茶卡不再会有该有的景致,天空之镜的美景只能留在印象里了。 在都兰县用过午饭后我们去往德令哈。 这是一个孤单寂寞的城市,按百度的说法,1988年才建市。她的声誉来源于海子的那首诗——“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诗名《日记》。 “德令哈”是蒙古语“金色的世界”的意思。 我们去了市边的可鲁克湖,她与山另一边的托素湖合称情人湖,这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嗯~你们都能演绎这个传说的,每一个传说中的湖泊、高山都有这种传说。 湖的规模不大,但胜在恬静秀美。西北的每一片湖泊都是云卷云舒,远山如黛。
离开可鲁克湖,我们到了德令哈。
今夜,孩子们在巴音河边念海子的诗,希望他们像年轻的星宿,放光、燃烧。 7月19日 休整 今天主要是休整。凌晨时突然感觉胸口闷痛,喘不上气,疑似高反。房间里的供氧系统基本没毛用。把头凑到窗外呼吸冰凉新鲜的空气,感觉好一些。 从窗外看去,如果说海西州是柴达木盆地的中心,那德令哈就是中心中的中心,四周都是连绵的群山,在凌晨的光线下,整个城市都被圈围在山中,城市的边缘是大片大片的荒地,戈壁也好,荒漠也好,总之,没有植被,荒凉一片。这在昨天汽车前往可鲁克湖的一路上就能领略到。 下午的行程基本就是去当地的土特产商店采购特产。 7月20日 鸣沙山月牙泉 一早离开德令哈,沿着德小高速往敦煌进发。这是一段奇妙独特的旅程。 高速两侧完全是戈壁无人区,连绵的山脉像跟着车在走一样。戈壁荒漠一眼望不到头,除了一丛一丛的荆棘草,再无其他植物,辽阔而荒凉。近处的山都不高,延绵起伏,没有任何绿色覆盖,光秃嶙峋。远处的山要高很多,有云雾在山腰漂浮。层层叠叠,仿佛没有尽头。天空高远而单调,从近处的湛蓝,缓缓过渡到极远的浅蓝。你可以从任何方向望出去,天空,山峰,戈壁荒漠,只有这三样东西。 这一路,跟影视里经常出现的美国五号州际公路一模一样——荒凉、广袤,给人毫无生机的绝望感。 无边无际的荒漠和连绵突兀的山峰,如果再加一些尘土,像极了《星球大战》里的场景。 如果加上一些羚羊、斑马,又像极了卡利姆多大陆上黄金之路的景色。 这一路,除了公安的检查站和零星的加油站,几乎没有建筑,更没有人类活动的迹象。
临近中午时,道路的尽头出现了高山,这才是我心目中祁连山的样子,高耸,穿破云层,云雾缭绕间,雪山连绵。 而这里的戈壁滩上,湖泊居然不少,星星点点。电站也逐渐多了起来。再后来,有了集镇和火车站,大柴旦就是,这是当地行政委员会级别的地方,类似于县级行政级别。我们在这里吃饭。 吃的四川馆子,青海地方川菜大行其道。 午饭后立即出发,预计晚饭前到敦煌。 午后行驶在G3011高速上。天气很晴朗,山势愈发险峻,到后来,感觉山越来越靠近,几乎就在高速路边。山间矗立着一座座铁塔。 雪山一览无遗,蓝天很近,云朵洁白,在山巅浮动,与高山雪顶辉映。 比起上午的车程,午后的高速道路两边能看到更多的景致,电线杆,铁塔,矿山,收费站,还有公安检查站。当然,还有经过的青藏铁路。 再后来,戈壁中有了草甸,那种沼泽地一样的地方,出现了马群。我们甚至看到了一条河。 路边的指示牌显示要注意动物。可惜没有看到预期中戈壁滩上动物的骨骸。如果那一丛丛荆棘草间奔跑着羚羊,沙堆旁有动物风化的骨骸,该有多完美。
再后来,我一觉醒来,车窗外的风景再次有了变化。山离得很远很远,道路两侧是几乎没有植物的荒漠戈壁,更远处,是草原。我们进入了甘肃。 眼中的绿色少了很多。几乎是一片灰白色,荆棘草都很少很稀疏。上空依旧蓝天白云。 车子开过一段在修的路,完全的石子路,颠腾的厉害。感觉一路开过来,就是开在一个巨大的工地中。都是中铁几几局、几几局的工地。在这样的荒漠戈壁中施工,确是不容易。那一座座矗立的铁塔,一段段坚实的路基,让人慨叹。 汽车进入山区后,我们的车在盘山公路上蜿蜒曲折,上坡下坡,手机信号完全丢失。能看到植物较多的山坡有羊群。 在山里行驶了足有半个多小时才开出来。我们进入阿克塞,此时距离敦煌不足100公里了。这里还有《九层妖塔》的外景拍摄地。 县城老的名字叫博罗转井镇,原来因为有石油,形成了镇子和县城,后来石油没了,人都迁走了就荒废了,房屋建筑却都留着。时间关系,只是远远望了下。因为看过《九层妖塔》,忘不了有多烂,跟原著有多不搭界,所以特意走近看一看。
下午四点多,我们进入阿克塞县城。沿着215国道穿过县城去往敦煌。县城很小,就是一条国道两侧有商店和单位,出城便是荒漠。这个特点在西北很常见——一条街道就是一个县城,几千人口。出城就是草原或沙漠,一点过渡和缓冲都没有。 出了城第一块指示牌就显示:玉门关38公里。我们来到了真正的塞北大漠。 215国道引着一路向敦煌而去,并排一起的是修建中的敦格铁路,高高耸立于沙漠中。近二个钟头后我们进入敦煌,也到了今天的游点——鸣沙山月牙泉。 好吧,这是印象中根深蒂固的经典地方之一,比如天安门比如长城,或者外滩东方明珠塔。那座塔楼和一湾泉水已经让我魂牵梦绕好多回——丝路、骆驼、胡服、弯刀、壁画、飞天…… 大部分人去骑了骆驼,沙漠里最套路的项目。我们选择徒步,坐电瓶车穿过沙漠,直接到了鸣沙山下,月牙泉边。 都说月牙泉在不断缩小不断干涸,今天看见的,并未超出我的想象,一湾清泉在沙漠包围下独自清新,清澈见底,映着天上的白云蓝天,不愧是沙海奇观,沙漠中的一滴清泪。 晚饭后就在景区直接观赏了沙漠实景剧《敦煌盛典》。漫天星光下,公主与平民的老套故事在辉煌的灯光烟火和夜幕下的沙海布景中又一次演绎。谢幕,全场掌声,星光灿烂。
7月21日 莫高窟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在北魏、西魏和北周时期,由于统治者崇信佛教,莫高窟的建造得到较快发展。到了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武则天时期有千余个洞窟。北宋、西夏时期,莫高窟走向衰落,元代以后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后于晚清时期,遭遇西方列强侵略,不少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百度百科) 从敦煌县城出发约25公里到莫高窟,中间在景区的数字中心观赏两部介绍影片。然后换乘景区客车到石窟景区。这一段路,两侧都是沙漠戈壁,接近景区时,能看见大漠中出现一道绵延的石崖,莫高窟便在这道石崖上。 天空湛蓝,白云漂浮,白杨耸立,石崖沧桑,佛楼斑驳,一切都在诉说着千年以来的虔诚与轮回,哀殇与血泪。
对于莫高窟的认知,深刻的印象并为之心心念念的,来源于余秋雨《文化苦旅》的第一、二篇《道士塔》和《莫高窟》。文章详细讲述了莫高窟被发现的经过,遭受的出卖掠夺,所蕴涵的厚重文化宗教民族历史。多年前读了以后,立为必去之地。 那些精美的壁画和佛像,有着丰富之极的色彩和繁复的笔触,述说佛国庄严,天国安乐,众神威严慈悲,众生离苦得乐。 其实,看莫高窟的这些瑰丽的国宝时,心头更多的会是一种心痛和憋屈。一千五百多年的时间,历经十个朝代的精美宝库,在最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被西方文化强盗用各种手段掠夺抢骗,损失惊人而沉重。看着那些残缺的壁画,支离的塑像,生生被切割的佛龛洞窟,心想1900年的王道士做梦都不会想到,他从烛火的烟雾飞散轨迹中发现了宝库,进而打开,又引发了一场塌天浩劫。我们感伤于王道士对艺术珍宝的无知,更愤慨于当时整个清王朝的腐朽没落。 如今,莫高窟的保护措施严格。总共492个洞窟,限制客流每天接待6000游客,可看8个窟。在出口处,回头望一眼“九层楼”,心里不由生出一句“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感怀和轻叹。 (因莫高窟严格禁止拍摄,以下图片均来自网络和敦煌研究院公号。)
吃过午饭已经二点了。出发,沿着314省道再开上连霍高速,往嘉峪关进发。一路是大漠戈壁,临近城市才有一些建筑、工地和田地。西北地区,不像其他地方城市连成一片,这里,两个城市之间相隔很远,经过百八十公里的荒漠才能看到一片树林,一些建筑,说明到了下一个城市。 这一片地方,巨大的风车和电塔是视野里的主角。 和高速公路并行的,是著名的312国道。 在这条路上,看着不时路过的指示牌,上面标着:瓜州、弱水、玉门、阳关、酒泉,再看车窗外大漠连天,戈壁荒芜,眼前会浮现出大漠中李广、霍去病带兵诛杀犯我大汉者;会想起西域、凉州、匈奴这些充满风沙、血腥却也带入了佛教的历史名词;想起历史小说中出现过的慕容、尉迟、拓跋这些怪异的复姓;会想起高适、岑参、王昌龄他们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些边塞诗人和他们的千古流传。 晚上八点半,到达嘉峪关。天光依旧大亮。阳光西斜,除了远处的祁连山,大漠戈壁的一切好像都被涂上了一层金色。
7月22日 张掖丹霞 一早就出发,从嘉峪关去往张掖。观赏举世闻名的七彩丹霞地貌。 继续沿着G30连霍高速行驶。这一路的沿途景致要丰富很多,除了荒漠戈壁,慢慢的,视野里更多出现了绿洲、树林、田地、村庄;国道、高铁、高速相随而行,也开始有了工厂、广告,完全是北方高速两侧的情形。唯有远处高耸连绵的祁连山提醒着,这里依旧是西北大地。这里是高台、临泽、张掖,这里是出使西域归来的张骞回长安的地方;这里是历代军事集团争抢的要地;这里更是红军进行艰苦卓绝战斗的地方。
丹霞地貌是最古老的地质遗迹,喜马拉雅山在造山运动中将红色岩系随着地壳而抬升,山坡因崩塌而后退将红色砂岩保留下来,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了孤立的奇岩怪石,山丘延绵起伏,砂岩中含有的不同矿物质被氧化成不同的色彩,铁质岩呈红色,锰质岩呈黑色,火山岩呈橙黄色,磷质岩呈灰蓝色,砾质岩呈青色,泥质岩呈灰色,各种色彩随着山体的起伏延伸、交织,”色如渥丹,灿若明霞“。 张掖丹霞地貌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是中国彩色丹霞和窗棂状宫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百度百科) 我们在中午前到达景区,游览了近三个小时。由景区旅游大巴带我们去往四个著名观景点欣赏。四个观景台都有好听的名称:仙缘、云海、锦绣、虹霞,冠以七彩之名。确实美丽绝伦,“像大地喷洒炽焰烈火,似山岸披上五彩霓裳”之说名不虚传。大自然亿万年来的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 上帝打翻了调色盒,才有这斑斓的石头;这些石头聚在一起,便成了七彩的丹霞。
离开张掖,开始一段比较枯燥的车程。从G30连霍高速驶上227国道,车程长,某段又修路,一路颠簸沙尘,两个钟头后在民乐县加油休息,距离最后一个景点——门源油菜花海还有三个小时车程。门源属青海,所以我们已是在返程路上。结束门源油菜花海的观赏,将回西宁乘机返回。 离开民乐县后往门源去。沿路两侧风景单调,阳光很晒,人昏昏欲睡。直到扁都口那里出现了油菜花海,景致才变得丰富起来。扁都口仍属民乐县,也种植油菜花,只是规模比门源略小。过了扁都口后,很快汽车就进入了祁连山区,我们开始沿着227国道穿越祁连山。海拔越来越高,山势也显的陡峭险峻,山脚有大批的羊群和牦牛,悠闲的散步,吃草。有的地方出现了山涧流水,看着跟浙西大峡谷相似。穿过海拔3600米的俄博岭垭口,我们进入青海省。 休息加油后继续出发。气温越发低,并开始下起了不小的雨。沿路两侧大片的草原和牧场,成群的牛羊在雨中漫步。草原的绿色让人心醉,牛羊的憨态让人惊喜。 晚上七点半,我们到达门源,这之前,零星的油菜花田已然占据了视野。 好吧,今晚大雨,没有去看油菜花海。
7月23日 门源油菜花海 门源油菜花海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一种美丽而蔚为壮观的人造景观。门源县是北方小油菜发源地,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小油菜种植区,种植面积达50万亩。每年的7月是花开季节,西起青石嘴、东到玉隆滩、北到与甘肃交界的冷龙岭、南到大坂山,油菜花绵延几十公里,宛如金黄的大海。(百度) 其实今天也是雨天,早上温度是8度,很凉也很清新。赶往门源的油菜花海观赏。 我们是第一拨游客,景区很空。但雨一直在下,在这样的效果下,金色海洋的感觉差了一些,但依然是一场视觉盛宴。在印象里,江南的油菜花此时早已结籽了,而这里的才刚刚盛开。如果是阳光晴朗的天气,那种视觉冲击一定强烈而眩晕。 而此刻,远处的祁连山在云雾缭绕间逾显巍峨神秘,油菜和青稞间种的矩形田块仿佛巨大的棋盘纵横交错。雨雾中的油菜花显的润泽宁静,一点都没有阳光下那种张扬豪放。站在高处观景台看下去,360度无死角的美景。远方的大山云雾缭绕,中间的村落房屋零星,近处的万亩花海亮丽,人在画中游不外如此。 因为下雨,观赏的时间不长,更高处的观景平台并未开放。所以,花海进、花海出,一个钟头的视觉享受。
离开油菜花海,我们的旅程也结束了。坐车沿着227国道去往西宁。这一路,我们穿过隧道,翻越了达坂山。达坂山是祁连山脉一脉,山势陡峭,高耸入云,垭口海拔3940米。227国道在这里依山开凿,路线曲折,盘山越岭。而达坂山隧道也是当时亚洲海拔最高的一条公路隧道。沿着盘山公路一路绕行,山路两侧有高原牧场,冰川雪山,云海缭绕;牛羊成群,山涧水流潺潺,山峰连绵起伏。牛羊群并不怕车,或者淡定异常,路边悠闲吃草,或者横穿马路,瞪着大眼睛看着车。 在公路最高处时,胸闷耳鸣的高反还是出现,不过在车里要好很多。汽车开始下山,感觉也好很多。 翻过山,到了达坂山南麓后,黑泉水库和宝库河的出现,让人惊艳到了,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青山巍巍,秀水潺潺,林场宽广,草坡如一幅锦毯铺在山脚,马儿三三两两,饮水吃草,沿着河流往前,一片如同镜面一般静谧的湖面出现,倒映着高山林木,跟画一样,跟梦一样,无法不让人心醉。网上看介绍,这里是宝库峡景区,是青海省的自然资源保护区和国家级旅游名胜区。可惜,只是在车上浮光掠影,但真是太美了……
进入西宁,简单吃了午餐,去机场。准点准时起飞,西安经停,近一小时后飞苏南硕放,准点到达,一切顺利! 这是近些年来的旅游中最累、行程最长的一次。祖国辽阔,尤其西北和西南的大省更是动辄数百公里的行程。 但是友情亲情的收获和旅途见闻见识也让人觉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