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之行
许久没有主动读书、写字,趁着假期主动行路长见识。约上有趣的同事,云南走一趟。身为云南人,却是第一次游云南,好在对大西南还算熟悉,心中有底,边走边看边计划。这次去了昆明、普者黑、大理、丽江和香格里拉。 普者黑和昆明是走马观花。第三天早上五点起床,乘坐六点半的动车前往大理。由于吃早餐耽误了第一班开往古城的直通车,到古城时已是中午。古城不小,租了一辆电动车三个多小时把古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逛了个遍。最大的失误是低估了大理的紫外线,尽管打着伞,但是手背和手臂仍然遭受了生平第一次晒伤,左手腕上至今留着两个清晰的手表印,每当看到就 令我哭笑不得。逛完古城,前往早上预定的网红客栈——✘✘开花。由于景区在整顿,道路在建,店铺只开了不到一半。我们放下行李后,趁着天未黑在古镇里逛了逛,围着太阳宫、月亮宫转了一圈。第二天早早起床想看日出,但是雨季的滇西北天空总是灰色,美景可遇不可求。大理之行,没有领略到苍山洱海的风花雪月,因为时机不对,但是依然觉得住在双廊是欣赏苍山洱海最正确的选择。 离开大理,一路向西北,到了丽江。正如一路上听说的那样,丽江古城跟大理古城不是一个风格。我们到的是丽江三个古镇中的大研古镇,这里商业化程度深,古镇中心的一个卖烧饼的店铺据说年租金三十万,难怪他家又薄又硬又难吃的烧饼要十五块一个。而十块钱一碗的清汤寡水的黑米粥更让我瞬间就不饿了。把古镇从北逛到南之后,又累又困的我们赶紧回客栈休息,竟然在客栈遇到一个从济南独自来玩的同行小姑娘,缘分不浅,于是我们结伴开始了三人游。 第二天早晨,我们拼车前往香格里拉虎跳峡。从这儿开始,我才真正感觉到旅行的惊喜。虎跳峡景区分上中下三部分,中虎跳适合徒步,下虎跳风景最美。但是上虎跳最安全,也是大家最推荐的,我们别无选择。进入景区沿着石梯往下走,远远望见浑黄的金沙江水在山间缓缓流动,没什么特别之处。继续往下走,渐渐听到水声。走到半山腰时,就被眼前湍急的水流震撼住了。一路走一路看,越往下水声越大。从水面波涛翻滚的气势来看,此处河床落差很大,并且是接连不断的几个断层,断层窄而陡,尤其在河心处仿佛是有一个深深的窟窿。河水在峡口处陡然落下,在接连的断层间激起巨浪,巨浪翻滚,气势磅礴。我站在江边,盯着这摄人心魄的巨浪,心中无比激动,生平第一次见如此壮观的激流,深觉大自然之雄伟而我之渺小!越看越觉得她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吸引我,趁着我还理智,赶紧离开。在返回的路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直念叨着要再回去看看。当地人说,今年雨水比往年多,所以虎跳峡很壮观。确实是,第二天我们返程再经过虎跳峡时,我看见江水比前一天更浑黄了。因为今年雨季水量充沛,我们没能观赏到大理丽江湛蓝的天空,是遗憾;也因为今年雨水量充沛,我们领略了虎跳峡的雄伟气魄,是幸运。鱼和熊掌的道理。但希望降水量别再加大,别引起山体滑坡和洪涝灾害。 下午到了客栈,在香格里拉独克宗古镇,客栈是两个河南的90后小情侣开的。从大理到香格里拉,据说做生意的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外地人。客栈小老板说,香格里拉人对赚钱不是很热衷,他们也不是很期待游客去香格里拉玩,所以这里的商业化程度不高,景区相应的配套设施也比较基础,不如丽江完备。当地人卖东西不会漫天要价,他进货价五十元的东西一般卖价不超过一百,他喊的就是实价,一般不讲价。藏区的人们信奉佛教,人比较质朴,不拐弯抹角耍心机,我挺喜欢!藏民比较友善,也好客,但是如果让他发现你拿他的东西,那可能就要动武了,动真格的。小老板还说,这些年这里的人也被汉化了许多,不似以前单纯了。呵呵!小老板载着我们三人在伊拉草原、纳帕海逛了一圈,车费人均50元。逛完发现那儿像是不需要门票的,如果是自驾游,开车过去就行。 第二天上午,我们租了辆车去此行的重头戏——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司机是本地人,上车没多久他就在提醒我们注意高原反应,他很认真地说着高反有哪些症状,会有什么危险,还举例说他的一个发小如何因高反去世了……我担心两个小伙伴听了不舒服,就几次岔开他的话,不断跟他打听藏传佛教的事,但是最后还是被他转回“正题”。我估计他是要怂恿我们买什么了,后来他果然向我们推销氧气罐。前次去黄龙的时候,我们就被导游忽悠人手备了一瓶100块钱的“含氧水”,至今觉得被宰得疼。黄龙海拔有四千多米,普达措才三千多,我觉得完全没有买氧气的必要。为了保险起见,我还问了度娘,上面都说没必要买氧气罐,在海拔三千多的地方,心态比氧气罐更重要,不要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一般不会有高反。但是两个小伙伴比较紧张,为了让她们更安心地游玩,我没有过多劝阻她们。到达景区门口后,两个小伙伴被他带着去买了氧气全程带着吸。但是在回来的路上,她俩还是先后出现头晕想吐等不舒服的情况,而我全程无事。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有三个景点,都需要步行两小时以上,第一和第三条路线的路线比较原生态,第二条路是木栈道。我本想走第一条路,看看山,看看野花、草坪和牦牛,但山东小伙伴的鞋子不适合走山路,我们便选择了第二条容易走的路。此路沿属都湖半圈,一边走一边欣赏属都湖景。去过了九寨沟的人,再看别的湖,总觉得少了几分色彩,加之雨季天空不明朗,我们看到的是属都湖暗色系的。但这里森林广袤,湖水澄净,植被鲜绿,怎么看也都是美,不负国家森林公园的盛名。听景区导游说属都湖盛产一种鱼,因通体金黄,唯腹部有一条黑色裂痕,得名属都裂腹鱼。我很想一睹尊容,一路在寻找,远远听到游人喊“有鱼!”都会跑过去一探究竟,却只看到几条灰黑色的大鱼在水中悠闲地游动。栈道两旁的树上挂满了一种叫“长松萝”的地衣。一开始我以为这些长长的绿绒毛是树木的枯枝腐朽分解之后的样子,以为长松萝是一棵棵树木,后来发现不同的树木上都挂着这绿绒毛,才知道长松萝是寄生在各种树木上的地衣。据说,长松萝只有在空气很干净的地方才会生长。我们在普达措走着,确实感觉这儿的空气很干净,深呼吸一口,仿佛自己也被净化了。在湖边的草坪上,有许多马儿在进食,有壮硕的成年马,也有扑在地上的小马儿,它们一边吃草,一边不时扫两下尾巴,很是悠闲自在。有一匹离我们很远马儿,从我们看到它起,它就站在湖边一动不动,我们都取笑说它在发呆,后来才发现它是在睡觉!景区导游曾提醒我们,不要采摘和践踏公园里的花草,因为高原地区的植被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也不要喂食松鼠,因为怕松鼠习惯了喂食而丧失觅食的能力,影响其后代的生存。大部分人都能遵守景区的规定,但还是偶尔能看到没有公德心的人摘花、喂松鼠、在树木上写字。 回程的时候,我们让司机把我们送到松赞林寺,他却又在向我们推荐另一个寺庙,一直说下雨天松赞林寺无甚可看,并且有一百多层阶梯很难爬。另一个寺庙他可以拿到半价票,我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没有理会他。山东小伙伴头很晕,表示不愿去松赞林寺了,我们便各自行动,她回客栈,我和同事继续前往松赞林寺。 噶丹·松赞林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竣工于公元1681,是云南省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寺庙仿照布达拉宫依山而建的形式,由多座大殿和僧舍组成,镀金铜瓦,气势宏伟,有“小布达拉宫”之称,也被成为“藏族艺术博物馆”。对于佛教文化,我知之甚少,但是始终心存敬畏。幸好寺庙里有向导,一路领着我们参观,并向我们传播藏传佛教的基本礼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说:“再美的格桑花在牦牛看来也不过是一种能吃的草……”意思是你看重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在乎,人有时欲望很大,但真正需求的并不多,东西够用就行,不应过于贪婪。他还举了一个佛教的故事,大意是当人追逐财富时,财富总是在躲着他,而当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隐于山洞中修行时,当初他追逐的东西却反过来追逐他。我反省自己,发现确实追错了方向,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向导说佛是大彻大悟的人,而人是未来的佛。我觉得,佛教能流传千年,几经打击却仍然兴盛,大大小小的佛寺能在摧毁后又不断重建,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而人们信仰的佛,就是众人善念的凝结,佛能普渡众生,因为人心向善。我诚心地点了一盏灯,为家人祈福。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也许有一日我会放下所有执念皈依。在那一日到来前,我会存善心、做善事、传善念、积德行,修行在路上。 松赞林寺之行,让我深感值得,回程到丽江的木府之行也让我感触颇深。木府是丽江土司木氏家族的府邸。“北有故宫,南有木府”,徐霞客游经丽江时曾感叹木府“宫室之丽,拟于王室”。虽然木府是地方土司的府邸,但它的建筑规模及其功能,相当于南方的紫禁城。有砖家说:“不到木府,等于不到丽江”。万幸我们在回程时到这儿走了一趟。景区导游介绍说,丽江纳西族之所以在北有西藏吐蕃,南有大理白族的夹缝中兴盛起来,就归功于当时的土司木老爷善于审时度势,依附明朝,在纳西族大力推崇汉文化。木府鼓励纳西族人学习文化的“天雨流芳(纳西语,意为读书去吧)”牌匾至今仍自己在木府大门边。因此,丽江出了不少文人学士,离我们最近最有名的就是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的史学家方国瑜。行走在木府中,听着木氏家族的故事,思绪万千。在一人决定千万人性命的封建时代,一个有勇有谋、开明仁德的君主能造福万民,值得族人世世代代纪念他。 离开木府,此次旅行就结束了。这次出行,我发现自己更加关注“文字”。但凡有文字说明的牌、匾、碑、文,我都会细细看一遍,争取看得懂、记得住。相比以前,我更加容易被自然景观所震撼,被人文景观所感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我的收获很多,是碰触到了行万里路的正确方式。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