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就是如此
事实就是如此。
记得这句话是在柴静的《看见》的书里看到的这句话,但是这句话并不是出自于柴静本人,而是一位美国的节目主持人说,这个主持人在每次节目结束的时候都会说一句,事实就是如此。这是一种不加任何感情色彩,对于客观存在的总结,只是陈述事实,不加自己的评论,不会让自己的评论影响观众的判断。
说实话,我觉得很少能够有人能够做到如此,至少我现在还不能,还没有理智到如此阶段。甚至是柴静在做《看见》这档节目的时候都是在带着自己的情感,当然这种情感是人性出生自带所拥有的,至少我觉得是我喜欢的,好的。
那么就让我们来谈谈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个同学借给我的,但是我听这本书好久,但是一直没有时间看,其实也是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因为朋友借给我之后,我不到两个星期在工作之余读完了,读完之后有一种跑完马拉松之后的酣畅淋漓的快感,当然这里是我的精神上的。这本书让我改变了自己之前的很多对于事情的固定思维,开始慢慢的不从自己的“理所当然”去看待事情。让我印象很深的有一个是女子虐猫事件,即使我再不喜欢猫,我也不敢去看那个视频,但是当我听到这个事情之后的第一感受就是,这女的神经病,心理变态狂吧。但是当我看完柴静对她的采访,整个采访为了对她的保护以及尊重,都是采用剪影的方式,并没有拍摄她的正脸。在整个采访中,这位施虐者在讲述过程中甚至在笑,但是笑着笑着哭了。在最后的采访的时候,透过剪影也可以看出来她嘴角泛起一丝笑意。如果是18以前的我,可能直接在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直接弃书而去,嘴里满嘴的义正严辞,怎么可以这样。但是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的时候竟然有一种理解和同情。
同样在城市生活,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本身让人喘不过气来,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机会,一种方式想去宣泄,想去释放,她作为一个离异的单身母亲,压力比寻常人更加多一点。只是在这么一个时机找到这么一个点,没有想到这么多,仅此而已。
还有一个采访是关于德国人卢安克在广西农村支教,在采访的时候有一个小男孩一直在卢安克的怀里动来动去,柴静本能的想去阻止,原因就是,这样阿姨不喜欢。
可是,你不喜欢的事情,并不证明它是错的,或者它的存在即合理。
在我的培训学校,外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问我们,如果你想变成一个动物,你想变成什么。我说我想变成海豚,老师说,天天在海洋馆,被别人看表演,顶皮球,然后他大笑。我强调不是那种海豚,是生活在海洋的海豚,自由自在的在海里游来游去。课下,他说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喜欢海豚,有一部电影讲述的是日本渔民拿着长杆的刀叉在海里大量的屠杀海豚。他说的时候带着一丝毫不关心的笑。我当时没有看过这部电影,脑补不了这个画面。后来在一个下午,看到这部电影开始看了起来,看的我义愤填膺,接连想起来他在给我讲述这部电影的时候那种无关痛痒的模样,顿时让我对他心生厌恶。随即发了一条朋友圈动态,暗指他的这种态度。后来和朋友Flora讲的时候,她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你喜欢海豚,你看完这部电影,你觉得他也要和你有同样的感受,他也要和你一样为这样存在的事实而感到愤怒,惋惜,怜悯,只是因为你喜欢海豚。但是你不能要求每个人在看完一部电影之后和你有同样的感受,正是因为每个人不一样,所以这个世界才变的多彩,才变的有趣。
就是这么一句话点醒了我,其实我还是没有走出自己预设的固定思维,还是从自己的点去出发,这种看法是狭隘的,是局限的。我还是没有走出之前的固定思维模式。
但是我也知道,这需要时间,需要阅历,需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接触不同的人,接触不同的视角,那就让我慢慢的来吧,以后的路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