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游系列—大公鸡—成都→乐山→磨西→康定→成都
离开西安之后,并没有回北京,踏上了西成高铁,来到人生最西端城市(不断刷新,哈哈)。准备与小伙伴回合,开始一段始料未及的自驾之旅。
成都,之前是只在我音乐播放器里出现的一首歌。马上我将走进这个城市,走进这个久仰大名但素未谋面的城市,这样的感觉让我对成都多一份神秘印象。其实来成都的理由更简单,计划从西安离开后,应该没玩儿爽,在地图上找找周边的省份,就成都了,去看看。反正没去过,也是一个拥有众多好吃的地方应该不会差。春节之旅出发之前和朋友闲聊的过程中,成都让我们产生了共鸣,时间合适。她决定结束超长的家庭自驾游之后立刻来成都与我汇合,一拍即合。

稍作休整为了打发等待的时间,顺便找找有什么可以充饥的,纠结要不要自己先吃点,还是等和朋友汇合后再吃,犹豫中仗义的选择了后者。就这样向锦里出发了,夜幕初降,走在成都的冬天并没有想象中的难受。难受的是一路上都在施工,建设中的城市,总是没有给行人太多空间,在挡板和商铺间逼仄的过道中穿梭。在南京的时候养成“在一山唱一山歌”的习惯,到了成都自然要听《成都》。心情没有受到环境影响,兴高采烈的逆着人群,大步向前,人越来越多直观感觉“快到锦里了”。
路过武侯祠时心中暗自吐槽“这么多人排队买票,庙会有啥可看的,景区真会圈钱,反正我是不会去的。”紧走两步看见了锦里的牌坊,到了到了,终于到了。等等,不对!!!这牌子写着什么意思“武侯祠庙会期间,锦里作为出口,只出不进。”MMP,见过圈钱的,没见过这么会圈钱的。心中秉承着旅行金句来都来了的核心思想。我加入刚被自己吐槽的排队大军中,打脸的速度真快啊。在黑夜中走在迷宫一般的武侯祠,分分钟转向,慢慢转吧早晚会出去的。朋友风尘仆仆的到了成都,汇合后已经是凌晨了,吃了一大锅串串,简单的确认了之后的行程,第二天一早,出发。暂别成都。

太阳照常升起,而旅行的疲惫已经开始蔓延了,我们出发了,乐山大佛。成都早高峰还有些拥挤,但与北京相比要好很多了,还可以轻松应对。一路畅通很快就到达景区,两人的旅行不用靠耳机打发路上的时间,时间也过得很快。在景区里走着走着人群簇拥起来,好吧要排队了。为了看到大佛我们选择向人群妥协,按照顺序静静等待,还好气温非常舒服,要不然心情又要爆炸了。一路排队向大佛走近的过程中不断感慨,大佛周围有很多原本工艺很出色造像,因为风化、人为破坏等因素消失在历史的漩涡当中,万分可惜。若保存下来都是人类壁雕工艺的进步的鉴证者。如愿看到完整的大佛后我们加快脚步赶往下一个行程,相对遥远一点的磨西古镇。


在朋友的怂恿下,从乐山出来我拿起来方向盘,拿驾照6年摸车不过十次,这次拿起来充分感受到了自驾的乐趣所在。开吧,一路向前走吧,车轮压过高速、国道(走了一段著名的318国道)、省道、乡道、村道。当年看《后会无期》时一脸憧憬,之前的自驾行都稳稳不摸方向盘,专心做好导航员的工作,这趟自己踩着油门把着方向盘,沿着路走下去。这不是幻想,目的地就在前方。将近开了7、8个小时的路程,镇子里教堂的灯亮了,我们也在磨西落脚住宿。体验了驾驶的辛苦,离开方向盘的那一刻,觉得真TM累,但是真好玩儿,比坐车带劲儿多了。那晚险些兴奋的睡不着了,在疲惫的驱使下,还是安睡过去,一觉到天亮。
海拔2000多的海螺沟国家地质公园就在和磨西镇附近,徒步五分钟的路程就到了。一早从客栈出发,迎来了蜀山之王(贡嘎山)对我们的召唤。对于我们一整个冬天没在北京看见雪的人来说,出来看看雪的样子,就是这么没有没起子。和之前去过的相同规模的景区一样,坐着景区的游览车进行观光。在这里秋名山车神都是浪得虚名,惊险程度欢迎来体验。到了观光车的终点,告别了车神,登上通往四号营地的缆车,厢式缆车也没有给我太多安全感。忽忽悠悠的到了四号营地,海拔3600米。四号营地比较靠近主峰,是摄影的好位置,众多大神在这里施展拳脚,此地号称出片圣地。我们也这里略施小计,和众多大神们等云彩从山下飘来。等待过程山峰上发生了一次小型雪崩,轰隆隆的声音误以为是在施工动静,原来是雪崩,站在观景台隔岸观火般的欣赏雪崩。凝神中一声“云飘过来了”,人们瞬间忘刚才的雪崩,兴致勃勃的看着云过来的方向,准备一显身手,我也随手记录下来这个瞬间。

云山雾罩到烟消云散就是这么稍纵即逝,在观景台稍作停留之后我们准备向山顶进发,缺乏高原活动常识的我,还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差点断送了整个行程。在通往山顶路上,我昂首阔步,大步向前。到了红石滩稍作调整后,又向烈士纪念碑出发,缅怀那些为了登山活动牺牲的人们,他们勇于开拓自然,不怕牺牲,为人类的进步夯实了基础,我们应献上对他们的尊敬!原路下到观景台,做了些能量补充,看着胀起来的膨化食品,虽然知道会有这种效果,第一次看见还是很兴奋。坐着忽忽悠悠的缆车回到营地,下山的途中看到了有几对人正在山谷里徒步前进,肃然起敬。回程的观光车开的更加“漂移”虽然在车上睡过去了,但左摇右晃的还是感觉体内翻江倒海。此时高原反应悄然盯上了我这个初次来这么高海拔的小萌新。












要说旅行,我们更像是与时间为敌的赶路人,我们要去康定了,说走就走了。

今天她开车(这姑娘是个老司机),我回归了熟悉的导航员位置,顺便缓缓高反给我带来的不同寻常的感觉,这感觉真TM难受。天黑之前我们赶到了康定。来康定的一路上,高原反应一次一次冲击着我,到达康定后高反更厉害了,太阳穴就像有人拿小锤敲个不停,疼炸了。我们安排完住宿之后,休息一段时间(期间我在酒店洗了个澡,后来得知高反后不能洗澡,容易出现脑水肿,那就是危及生命的情况了,大家引以为戒),适应环境后,高反渐渐退去。走出去觅食,没啥比没饭吃更恐慌的了。到了藏区就要尝试一下藏餐,正值春节时节,康定节日氛围体现在除了酒店,大部分餐厅都没有开门。随着高科技指引,我们找到了当地互联网时代最好的藏餐餐厅。但是!人家还在过春节,不开门!不营业!就是这么傲娇的扑空了。已经晚上八点了,很多街边的铺子都打烊了(或没开门),为了保险起见,在某快餐品牌买了两个汉堡以备不时之需。走在康定的晚上凤毛菱角的机动车,稀稀落落的行人,闭门歇业的铺子,虽然饥肠辘辘但此时的心情却很欢愉,慢的节奏给了我们这些在水泥丛林中谋生存的人们,更多审视生活、审视自我的时间。我们也再次受到了老天的眷顾在街边摊包餐一顿,有种满载而归的喜悦。


因为我的高反的余威还在,临时决定放弃第二天上午的行程,睡个自然醒之后再做决定,昏昏沉沉的睡到了第二天上午,此时高反基本告别了我,而我们也将暂时告别高原了,启程返回成都。返程之前,一定要吃到个藏餐,出去觅食。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qiao轻声),我们找到了一个家庭厨房式的藏餐馆子,老板是个藏族阿妈,她也厨师,去的时候离饭点还有点时间,老板也刚开门,在准备食材,我们的到来打乱了老板的准备工作。老板的汉语不好,只能简单的交流、点菜之类的,但也抵挡不住她的热情。美美的饱餐一顿后,简单的和阿妈聊了聊当地藏区的情况,她热情的和我们分享他们种的土豆。好吃,吃的真是太饱了。饱餐一顿后,再见了,情歌之城,虽然只是短短停留,但又流连忘返。第一次接触到藏区的样子,虽未到西藏,但心中已有了西藏雏形,迟早会去的。

春节期间成都施行尾号限行,我们为了躲避限行决定找成都附近的地方落脚休整。高反的褪去我也重新握起了方向盘,一路上安全起见严格遵守限速。轻轻松松的开到了柳江古镇后,看着宽阔的街道上三三两两的行人,一副萧条的样子。通往古镇交通不方便,现在又是春节期间,商家们都无精打采的看着我们。与在太阳下晒暖儿狗狗相比,懒懒散散,别无他样。为了打发时间我们也是百无聊赖的溜达着,直到发现桥下溪水边别有一番风景,立马下去一探究竟。沿着河道走去,旁边溪水潺潺,岸边有聚精会神写生的绘画者,有镜头追随风景肆意按下快门的摄影爱好者,有嬉戏玩耍不知疲倦奔跑的孩童们。动静之间风景相宜,正是因为没有大量的游客涌入才有如此美好的画面定格。

小镇的景观灯逐渐亮了,提醒意犹未尽的人们该出发了。通往成都的途中遇到一处油菜花地,我们简单驻足停留片刻发现,这里虽然油菜花很茂密也很黄,但是拍不出婺源的感觉。稍加思索,哦!对了,缺少了黑白相间的徽派建筑。“要不要去婺源拍一次油菜花?”好吧我又被种草了。婺源也在行程单上,也在不久的将来。

夜幕降临我们过了限号时段回到了成都,在路过双流的时候,高速两旁在放烟花,意淫一下就当是给我们平安归来接风吧,哈利路亚。此时疲惫感再次侵袭全身,开车真是个体力活,需要一顿火锅来缓解一下。

回到成都睡的特别安稳,今天就是慢条斯理在城市行走,没有赶路的舟车劳顿,多了一些慢享生活,清早出发我们单车出行,骑在成都的街上感受生活和旅途带来愉快,在宽窄巷里感受拥挤人潮的一如既往,在文殊院里看着人们虔诚的信仰和宗教的威严法相,在春熙路看着人们行色匆匆但又不慌不张,在太古里体验古朴与现代发展融合的视觉、精神冲击,在MUJI享受美好的下午茶时光(甜品虽然不那么健康但的确可以调节心情),在路边看着琳琅满目的吃食犹豫不决,不知道从何开口。从白天到夜晚看着成都,又多了一些留在此地的念头,沁人心脾的舒服,争分夺秒的享受这里带给我的美好。不舍成都的时间走的太匆忙,我们从春熙路走到人民广场,再到杜甫草堂,就是为了透彻的享受成都。当太阳再次升起之时,我们将告别成都,踏上返程之路。




结语:一早我们出发去机场,而我们的下一站并不是北京。毕竟,在路上比在家安逸着更有意思。登机时随手拍了一张机舱外的风景,多日以后这个航空公司又火了一把。成都让我感受到的是节奏很舒服,但是好吃的吃多了肠胃总是在抗议。日后要来成都,必是为吃而来。在文殊院附近,看到一家店铺门庭如市,从众心理又让我站到了人群中,尝到了神奇的烧饼夹凉粉。这也是个念想吧,日后再去成都我还能再吃到,一定能吃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