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好莱坞三幕式结构
编剧是一部影片的根基,要让一部影片出彩,掌握一定的编剧方法必不可少。三幕式结构,并非是刻意规定的套路,而是在很多年的经验中总结出来,并且经过反复验证的方法论,他能让你安全地把握影片的叙事节奏、故事的完整性和吸引力。现在很多自媒体在故事型短视频上都有涉足,但编剧一直是不小的痛点。视频虽短,但本质上需要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如何去吸引观众,如何保证故事出彩,如何保证故事的完整性,如何塑造人物,等等这些长电影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对于短片来说,在注意力分散的移动时代其实更加重要。
有很多书籍讲三幕式结构,相关的知识比较庞杂,专业术语也比较多。如果想了解背后的原理,可以阅读《千面英雄》。我简化了一下比较通用、实用的三幕式叙事结构,对大家比较熟悉的《血战钢锯岭》电影作分解,通过爱洛阳《小毛学车记》来分析一下三幕式结构在短片中的运用。
三幕式是什么鬼?
- 第一幕
开场画面(3分钟)
人物铺垫(2分钟)
确立主题(1-10分钟)
激励事件(11-15分钟)
对立发展(15-25分钟)
承接开始(25-30分钟)
- 第二幕
承接结束(30-35分钟)
故事发展(35-55分钟)
重要转变(55-60分钟)
危险逼近(55-75分钟)
深渊时刻(75-78分钟)
灵魂抉择(75-85分钟)
故事高潮(85-90分钟)
- 第三幕
大结局(90-100分钟)
主题升华(100-110分钟)
以《血战钢锯岭》为例
(严重剧透)
《血战钢锯岭》全场139分钟,超过了一般时长,但是依然遵照着三幕式结构,在很多关键节点的时间上,误差不超过一分钟。
>>>>
第一幕
- 开场画面
倒叙手法,展现残酷的战场,及主人公最后的遭遇,吸引观众注意力,确定电影基调。

- 人物铺垫
道斯疯狂的性格,自幼爬山出类拔萃的体格,悬崖边的镜头和后来主人公悬崖边救人相呼应;参加一战的父亲在故人墓前的独白。此段交代了人物的主要性格,家庭背景——被战争毁去的父亲,主人公的兄弟之情。


- 确立主题
与哥哥嬉闹,失手差点至哥哥于死地,从此确定了宗教信仰的主题。
同时引出本片另外两个副线主题,爱情和救人。


- 激励事件
电影院最后几个镜头展示二战爆发的场景,主人公内心的平衡被打破,改变了主人公整个人生,哥哥从军,父亲讲述战场上残酷并情绪崩溃,主人公决定参军(餐桌最后主人公的对哥哥的眼神)。

- 对立发展
主人公坚持以一名军医的身份参战,与现实产生了很多对立和矛盾,需要他去一一解决,与婚姻产生矛盾,父亲的反对:“不管你有什么信仰,在战场上是毫无作用的”。

- 承接开始
主人公参军历程,同时刻画主人公的队友。

>>>>
第二幕
- 承接结局
军营生活,展现主人公优秀的军事素养。

- 故事发展
主人公坚持不碰枪,军人的身份与信仰发生了重重矛盾,与上级军官的矛盾、被战友排挤等等,最终被送上军事法庭。


- 重要转变
本片通过听证会展现主角的重要转变,主人公放弃认罪求情,进行无罪答辩,这意味着他面临着军事诉讼。通过法庭上的陈述,主人公在此刻已经决定不惜一切坚持自己的信仰。
“这世界把自己搞得三分五裂
我想努力把它拼起来,去救人
这应该不算是太糟糕的事。”

- 危险逼近
描写残酷的战场状况、心理压迫,主角在各种危险中坚持救人。

- 深渊时刻
部队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不得不撤退,主人公冒死救到悬崖边的战友死去,他迷失在自己的信仰中,他用饱含绝望泪水的双眼回望满是硝烟的战场,自言自语:“他要我去哪儿,我不明白,我听不到你的声音”,这时,一个虚弱无助的声音在背后呢喃:“救我!”

- 灵魂抉择
主人公坚毅无畏地缓缓起身,走回炮火漫天的战场
“上帝,再让我多救一个吧”

>>>>
第三幕
- 大结局
主人公成为部队的精神领袖,战斗获得胜利,主人公在最后一战中受伤。
- 主题升华
通过真实人物的经历和结局,影音资料、采访,进一步加深故事的真实度,提高震撼力,升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