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不了中国胃
大多数留学生的料理能力的都是被逼出来的这件事是不容否定的。
我在家的时候是真的啥都不会做,菜刀都拿不稳当,炒锅也端不动,如今自己下厨做个红烧肉,排骨汤,可乐鸡翅,火锅鸡都不在话下。
说起来我应该算是很能适应日料的那种人了~早点特别习惯纳豆拌米饭,纳豆不够吃就打个生鸡蛋,要是时间够,加条烤鱼就完美了。刺身海鲜铺在碗里挤一大坨芥末拌上酱油吃,甜鸡蛋卷吃的特别嗨,拉面就米饭这种奇葩组合我也是爱的不行~不过,到底我还是的中国胃,吃多了清淡甘口的日式饭食就更加的想念国内的砂锅,烤串。
日本的饭和日本的氛围一样,都是克制的,清冷的,没有烟火气的。去年,我去了一家《孤独的美食家》推荐的餐厅,标准的日本家庭料理,冷醋番茄,常温纳豆,生姜烧加上一些生卷心菜,生鸡蛋,热米饭和味增汤。我不否认做的很好吃,尤其是冷醋番茄,新意健康又美味。当时确实也是填饱了肚子,但是走出餐厅却觉得,不过瘾。


后来又去了一件和牛饭餐厅,和牛肉在我碗里堆成了小山,拿筷子挑一片放进嘴里,油脂香气瞬间弥漫了口腔,牙齿不用费劲的撕咬,舌头一抿,那肉就化了,赶紧补上一口热乎乎的米饭平衡一下嘴里的味道。好吃是真的好吃,美味程度也是在我的美食榜里能排前几位的,可还是觉得有些单调。

后来和同学们聚餐,又跑去两国吃相扑火锅,肉片和蔬菜堆的要溢出锅了,想着这下总算能吃一顿热闹的饭了,然而日式火锅的寡淡让我失望。

日本也不是没有路边摊这个东西,“屋台“大概就是日式化的“马路砂”了。我生活的这片儿,最有烟火气的大概就是旧青梅道这边的烧鸟一条街,说旧青梅道估计没人知道,但是提起新宿就万人皆知了。在新宿林立的各种百货大楼中间有一小片三角区域,聚集了各种各样的居酒屋和烤串店,一到晚上路口就飘出来白色的炊烟,招唤着路过的行人进去。我去了一趟,什么都没吃就出来了,那叫烤串吗?烤来烤去就是鸡肉➕大葱。鸡胗➕酱,番茄➕培根。。。几种简单的东西随意组合,还没我手指头长的一串就敢卖10块钱,这不是我心中的烤串!我怀念的是《人生一串》里的那种!最怀念在西安吃的那种一块钱一串的小牛肉,嫩嫩的串在细铁钎子头上,烤的油香满满撒上辣子面,右手把着二三十串小牛肉,左手拿着玻璃瓶儿汽水儿,吨吨吨几口下去,再打个牛肉味儿的饱嗝儿才是对烤串的尊重。
如果不死心,非要寻找这种烟火气和热闹感。飲み会也可以体验一次,还有二次会、三次会。然而这种n次会上你也只能感受到延续的工作感,和小伙伴们举着汽水瓶子围着热腾腾的铜锅侃大山吹牛逼这种是不大可能了。
在我来看日本是个适合旅游但是不太适合居住的国家。中国的烟火气太浓了,到处都热闹,连饭食都是热闹的。最代表的就是火锅了,人们喜欢火锅并不是只喜欢它的麻辣味儿,而是喜欢那种万物皆可涮一涮的包容感。喜欢烤串也是喜欢万物皆可拿来烤的这种设定。家常炒菜也是热闹,就算你只单独炒个素菜,也是葱姜蒜香料都得配齐了。各种各样热热闹闹吃进肚子,就算没有大白米饭我也能吃的满足。
再加上我又生在这个早点之城,习惯了嘎巴菜就糖果蓖儿,老豆腐泡窝窝头,煎饼果子加豆浆,热大饼卷卷圈,肉包子配着鸡蛋汤。。。早上吃不丰富真的是太降低幸福感了。写到这里,想家。
每个远离故土的留学生都怀念家里的那口饭,外面千好万好,食物再形形色色,新鲜奇怪,最终也敌不过自己的中国胃。大概是被国内的美食娇惯坏了,亦或是实在太想家了,吃上一口家乡味,就算身在海外,也觉得和家更近了一些呢~我要睡了,一觉醒来就可以吃晚上炒的酸辣土豆丝就米饭当早点了。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