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初六
北方人有句谚语叫做“六月六,看谷秀”,意思就是讲,庄稼长得好不好,秋收时丰歉如何,这时候已经大致可以看出来,农历六月已经非常炎热,庄稼在此时长势正旺,吐须秀麦穗,农民们观察长势,通过占卜预知这一年的收成。清乾隆年《南龙志·地理志》中有过记载:“六月六栽秧已毕,其宰分食如三月然,呼为六月六。” 故而可以看出,农历六月初六确是个禳灾祈祷的日子。每逢这天,农民们要在农田、庭院里焚香祭祀,祈求上天保护,五谷丰登。
提起农历六月初六作为一个传统节日的起源,各地流传着不同的版本,其中一个流传较广,这得益于布依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传说在远古洪荒年代,布依族的先人“盘古”,在劳动中积累了栽培水稻的经验,年年丰收,后来他与龙王的女儿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新横。一次儿子冒犯了母亲,龙女一气之下,返回龙宫,再不回来。“盘古”没有办法,只好再娶,一年的六月初六盘古死去,新横从此遭到继母虐待,几乎被害。他忍无可忍,便上天控告继母,并发誓要毁掉她栽培的水稻秧苗,继母知道后,万分后悔,终于与新横和好,并于每年六月初六,盘古逝世这天,杀猪宰鸭,做粑粑、供祭盘古,布依族人民因此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都举行祭盘古,供祖先的活动,以示子孙延续、年复一年,也就是发展至今的布依民族。
还有一种说法是,从前有个叫抵师的布依族后生,聪明能干,开朗乐观,而且有动人的歌喉。他常在农活之隙,引吭高歌,他的歌声和人品感动了玉帝的一个女儿,她下到人间与抵师结为百年之好,夫妻百般恩爱。谁知好景不长。不久,仙女下凡的事让玉帝知道,他不允许自己的女儿与凡人婚配,就派天神下凡拆散了这一对恩爱夫妻。离别时,仙女含泪送给抵师一只宝葫芦,告诉他,每年的六月初六她将在南天门与他遥见一面。抵师遵嘱不再续娶,并于每年六月六到河边与天上的妻子相望,直到享尽天年为止。后来,布依族人民为歌颂他们坚贞的爱情和表达对仙女赠送宝葫芦的谢意,每年六月初六这一天举行隆重的欢庆活动。
这两个版本的传说暂且不必关心它们的故事真伪和情节是否俗套,值得肯定的是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是充满善良和美好的,每个故事的开端都经历了悲剧,而结尾却大多都是相对圆满的,人的主动性在这中间起了巨大的作用,事在人为,意义正于此。
六月初六,街市上的中药铺和一些寺庙开始施舍冰水、绿豆汤和用中药制作成的暑汤。主妇们也在这一天开始自制大酱。通常这一天的饭食要吃素食,如炒韭菜、煎茄子和烙煎饼等。吃素食之俗除有清淡之意,是否还有深意,不得而知。行善食素忌杀生,归根结底还是行劝戒,劝人向善,内心淡然。
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出生的人,兴趣广泛而好学,但由于少有专精,而成就并不显著。个性方面,这一天出生的男女大多清闲乐观,家庭运势上没有父兄可以倚赖,因此多有白手起家的趋势。
农历六月初六出生的人具有远见,这样的特质会展现在他们的专业、家庭事务、研究领域上,而且会影响他们生活的每个层面。对他们来说,实现远大的计划永远是第一要务,偶尔会感到些许的寂寞;但是因为早已习惯将心事深深埋藏,所以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很难分享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们最大的危机就在于因为眼光过于远大,而使得言语或是行为表现太过极端,因此遭到伤害和失败,甚至造成生命的危险。因此,在这天出生的人应该要特别小心运用自己的天赋。
凡是两极化的事物,都相当吸引这一天出生的人。他们不耐烦于要对人有所妥协,也不喜欢寻求中庸之道,最合他们心意的行事模式就是直截了当地去追求心中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