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和布莱希特
不讲故事也得有人物,起码人物要统一,不能廖凡是他的人物,关巧红和李天然就成了导演的偶,说的话都是导演的话,不是人物的话。
至于库里图斯卡还有各种司机就不要比了。虽然不用故事统一电影,但人家的电影不破碎不理性不爱教育人,气韵流畅。因为遵循一种音乐性。这是东欧和斯拉夫导演娘胎里带的,无论擅长讲故事的导演还是库里图斯卡那样的导演。
姜文在访谈里说间离和布莱希特。但间离不是这么用的。布莱希特即使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反共情阶段(也就是传统的故事结构)也是共情和间离共同运用的。至于后期则认识到没有共情的参与间离是无法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的。如果全是间离保持理性那应该去看杂文而不是电影。很理解姜文,什么样的内容决定了什么样的形式,布莱希特也是认为故事的叙事方式容纳不下他表达的主题于是发展了喜剧的审美原则(间离)构成了心
新的剧作形式,但布莱希特是诗人出身后期又研究唯物主义,他对剧作形式和内容的表达的掌握都和姜文一帮人攒一个剧本不可同日而语。姜文还是别拿布莱希特说事了,完全不是一回事。
电影让人思考的机制是先有共情继而产生思考,是由心到脑的交流。也就是说你必须先掉进去然后在站出来思考才是好电影。只有掉进去那是煽情的电影。如果只有思考不如去看三联周刊。
而且,《邪》怎么不讲故事了?有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局,遵循顺时序、因果律构成的,怎么就不是一个故事?
所以姜文追求的可能并不是他说的布莱希特的间离,而是库里斯图卡和塔斯科维奇混合的诗意现实主义。可惜在这部电影里,他的情只抒起了三分之一,靠在屋顶上没命奔跑是没办法完全抒情的。既想抒情(屋顶上狂奔),又想怀旧(大雪下的北京城、桃花掩映下的正阳门与日本相似),一个是奋力飞离现实世界,一个是无限的还原现实世界,一个往外走的劲和一个往里走的劲,造成的就是表达上的冲突。姜文还是不够纯粹,想说的太多了。
可惜他没法学库里斯图卡的小成本,而又没有生在塔斯科维奇的苏联体制下,有很多资金和资源供他实现诗意幻想。他想抒情,但抒情的成本很高,需要开动一个火车,需要资本家给钱,资本家不是苏联体制,资本要盈利。所以《太阳照常升起》赚不了钱不能怪观众。姜文怪观众骂观众不懂,是因为资本家亏钱了。
首先从表演上,廖凡用演技让这个人物立了起来。好的演员不会完全服从导演,他们会对人物有很多想法,甚至会改词(但我不知道廖凡有没有改)。有一个地方很明显,关巧红在钟楼上和李天然说自己的经历(压缩自施剑翘的经历),那十几个字的遣词造句的方法,你甚至都能听出来那是来自唐山(市民或农民)语言节奏的幽默感,观众都快笑了之所以没笑是因为看到周韵快哭了。这个地方可以看到演员和导演的分歧。 第二是从剧作上,廖凡演的是一个坏人,坏人很难凭空捏造。从朱潜龙的种种行迹看,他伪造自己是名人之后、他捏造事实颠倒黑白、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正义人士。他的很多行为模式在生活里不乏其人。
所以,姜文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他是有很多生活原型的,而不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和想象去生造这个人。但关巧红和李天然就不一样了,这两个基本上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或者你要说关巧红有原型,但施剑翘是万中无一的人,她的行为逻辑远没有朱潜龙容易掌握。
朱潜龙有个很大的bug。就是他临死的时候,他一直不承认师傅是他杀的。但李天然玩了一个小伎俩,他问,如果师傅把地卖给你你是不是就不杀他了,朱潜龙说,那我还真就不杀他了。接着李天然杀了朱潜龙。
这个bug在于这个人物的前后逻辑是断裂的。坏人不承认自己做过的坏事的逻辑是对的,因为承认了就意味着否定自己的一生。真正的大恶人都不会承认。但是朱潜龙这个老江湖,最后晃范了,被李天然的小机灵给诳进去了。对朱潜龙这个养尊处优那么多年功夫还不撂下的人物,脑子会打这个软腿,这可能吗?唯一的解释就是导演需要他晃这个范。如果在这个最后时刻,朱潜龙没有钻这个圈套,李天然的世界(其实是导演)的世界就要崩溃。导演需要李天然做一个完整的审判者并且胜利了(罪犯承认他有罪),如若不然,李天然就要手上沾血,一桩有疑问的罪行,一个有疑点的罪犯。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儿子可能就看不懂了
所以朱潜龙最后的bug说明了第一点,廖凡用演技让这个人物立起来,其实就像这个bug一样,廖凡其实已经用演技骗过观众了,只不过经不起推敲。姜文很多地方都是用一个不同的风格或节奏破掉前面积累起来的东西,但朱潜龙被杀的这个关头,用一个小机灵去卸掉泰山压顶的重量,这个从场面的层面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
其实在很多问题是没有办法去解答的,就像朱潜龙面对李天然聪明的小问题不回答怎么办,蓝青峰坐在法国餐厅的阳台上看着日本特务杀了自己人接着经常说他们是汉奸,朱潜龙在酒局上突然扇自己的情人一个耳光就因为她插话。
1. 关于人物都是导演的玩偶,这是你的观点。很多艺术家并不是这样做的。 2. 我并没有用一种标准去衡量姜文的电影,相反我谈了很多技术性的问题和细节问题。 3. 我没有说姜文的电影是不高明的间离,我只是澄清间离不是姜文谈的那个样子。间离不是我找的属于是姜文找的。诗意现实主义是姜文迷找的,当然他们没有提出这个词,我替他们提出来了。 4. 我已经就我的生活经验谈了我对人物的认识,如果你也有也欢迎你谈一下。而不是简单的说某人对生活缺乏经验。论点是需要论据支撑的。 5. 我文中提到的bug主要对应的朱潜龙临死前的回答,我不认为这和中国特色有什么八竿子...
对不起,我讲话比较平白,理解别人的话都是从字面上理解的,可能有误解,抱歉。但我没有把你当假想敌开炮,我批驳的对象一直是姜文说过的话、他影迷吹捧他的话和他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