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底捞你永远学不会》
四火推荐的书,据说在排行榜上挂了很久的一部书,海底捞进驻西安十年,大家看到的都是表面,海底捞的热豆浆,微笑服务地球人都知道呀,到底海底捞的经验模式在火锅行业中有什么优越之处?四火多年浸淫餐饮。他推荐的必然有他的道理。迅速在小k下好研究呦。
书法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是
1.. 什么是流程和制度,做事的程序和纪律。而这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玄妙的东西,五千年礼制,看似处处是规矩,然而放学问上又是一个模糊又模糊的概念。让我想起来当年初学驾驶的时候在驾校倒车,有两种老司机师傅体现了两个不同的系统。有一个老师傅会告诉你。今天倒不进去没关系。再倒,再调整,千百次的重复之后,一定会有满意的技术。可是像我这种完全确实方向的二逼,对这种传统的模糊法教学就是完全懵逼的,显然我重复几百次之后,倒车仍然是一个困难度100%的活儿。某日去驾校,老师傅休假了。换了另外一个年轻的师傅。告诉我。你倒车的时候要看这里这里。有个标杆。倒这个标杆位置了就左右左。然后我终于懂了。我学不会不是因为太笨。而是缺乏这个程序的训练。其实重点不是这个流程和制度,而是人和这个规矩的匹配,强化这个过程,人会变成机器,但是不看重这个过程。又会在很多step上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虽说长日漫漫,我早晚还是会学会倒车,可是这样的时间也是学习的成本呀。浪费掉的时间本来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呀。
而放书法学习上。就是我们缺乏对老师的字体的一个标准化流程的学习。笔画的长短,粗细,角度。轻重,布局和章法,模仿临帖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我很清醒的知道自己并不缺眼界和思维。因为这些在其他行业训练中都会具有。我就缺这个模仿临帖的能力。所以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在书法学习上用各种手段来完成这个模仿和临帖的过程。
以前 虽然使用了各种app来研究古贴的笔迹。下一步会在电脑上做更深入的研究。
重新读邱振中,突然看到这个@winjent
力是书法的精髓。笔法一词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点画(线条)形状、笔(特别是笔毫)的运动形式、手部(包括指、腕、掌、臂)的操作方式。前者是笔法的指向目标,后者是控制笔法的根本。笔法分析的六点:1笔锋进、出位置;2落笔角度;3笔锋轨迹(藏锋-垂向藏锋/非垂向藏锋、中锋、侧锋、出锋);4笔法运动形式(折笔-方、转笔-圆、不完全折笔-部分折笔部分转笔因而一侧方一侧圆、提按、摆动、连续摆动);5速度变化(快-停顿);6力量使用的基本特征(轻重缓急)。
(以上见他在书后的评论,已发豆油确定可以引用)
2.如何创新,提高客户的黏着度。
我跟老师学习两年。老师准许买纸后,我就买了各种各样的纸玩儿。生的熟的,半生半熟的,水纹宣,洒金笺,鱼籽金笺纸,宣纸书签,扇面,卡纸,斗方,杂志纸,轻型纸。日本的金墨汁。国产的金墨汁,以及由于进口的太贵。又对国产的金墨汁进行改良和优化。跟随老师练习的几个女的都是好几年了。可是没有发现居然纸会这样好玩儿。作为书法练习的现代化传承,是否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给与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提升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老师的几个学生都认为我虽然写字没多好看,但是我最会玩。
这种氛围是很温馨和积极的,有人拥有成就感。有人则想要超越他人或自己。
3.除了技能的学习,审美也是需要训练的。
对我们来说 ,只有口味,硬件和卫生方面的改进,不能让海底捞战胜对手
我们一直以为只有技能是需要训练的。审美是与生俱来的。从这本书里我看到的体会是。审美一样是需要不断训练的。除了研习某一个固定的碑帖之外,也要多学多看。因为碑帖由于拓工多次工作,已经肯能丢失掉一些原帖的意境。笔画变圆。气不能连之。
一个传统的中式餐饮行业的奇迹之书让我读出来了传统国学的革新传承,我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