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的日子
十年前去了牛津,觉得牛津真好。可以走石头路去上学,走石头路去书店,走石头路去酒吧,走石头路去公园。
上周去了荷兰乡下。城市规划大概就是一个村一个村的,几个村一个镇, 几个镇包围一个稍大的城市。村里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步行解决,有超市,银行,理发店,餐厅什么的,并且一定会有几百年的教堂,和石头铺的广场。上班一般去旁边的大城市,工业区,可以靠骑车解决,远点就开车或者坐火车。
乡下干净又有质感,有人行道的地方都不惜成本用砖头铺鱼骨纹,房子大多也是cookie cutter,旧点的透着股朴素的气息,新建的大多寡淡的不得了,透着设计感。美国的cookie cutter呢,透着我是中产我要看湖景我要追逐美国梦的气息。看着就累。
B妈妈家就一个全厕,三个人错开洗澡也没有不方便。反而有种亲近感,熟悉感。洗完衣服到小院里晒到晾衣杆上,小时候不也是这么长大的吗。
早上我们走10分钟到超市买新鲜的面包,我这么注重carb摄录的人忍不住要吃两三个面包。不当游客时B就骑车带我去冰淇凌店,去旁边稍大的城市吃饭,买点当天要吃的水果,去看看在建的新社区,在露天餐厅坐一下午。每天吃三四个小时的晚饭。慢哟哟的过着夏天。偶尔睡前想想假期结束后要做的工作,要还的贷款,心就扑腾扑腾。
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时,风轻拂,仿佛回到了被妈妈载去上幼儿园的日子,什么都忘了,无忧无虑。
回来的航班上看了小森林,大概讲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回到乡下种地,用新鲜食材做饭喂饱自己的治愈片。片子里的妈妈解释为什么要在乡下把女主养大,就是想让她扎根在那里,日后有一个回归的地方。
对于内心朴素的人,乡下真的是很治愈呢。
以后也想要让孩子长在乡下,大了孩子自然会嫌无聊想要去大城市,但是他们想要回归时,或多还知道乡下这个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