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一小时
现在的公司坐落在繁忙的淮海中路上,附近商场林立,午餐的选择自然不算少。虽然随着对附近的熟悉,大家逐渐懒于出门觅食,这段时间倒也把附近几乎吃了遍。小到在弄堂里却获得米其林必比登青睐的面馆,大到从早到晚门前大排长龙的老字号本帮菜,从西餐到各种菜系和小吃都有一二,这些琳琅满目的选择中,最终有些成了我们的定点食堂。
一.值得单独说的一些店
demo cafe
这是家让我一见钟情的家庭餐厅,做的是有点融合菜系的日本料理,可以算是‘和风洋食’。餐厅开在兴安路上,一栋三层楼的临街小洋房,白天只开一二楼,整家店舒服自然的日式咖啡馆风格的装修。这家餐厅工作日的中午只售卖六到七种定食,套餐单价在55~75元之间。定食菜单每周会更换一次,写在门口立着的小黑板上面。
之所以喜欢这家店的原因,是能够处处感受到老板花的小心思,无论是从餐前沙拉、配的小份炸物到最后送的甜品,份量很精致,然而味道都毫不含糊。它菜单也非常花心思,不是日料店千篇一律的午市套餐,而都是像日本妈妈自己炮制出来的家庭式料理。菜单会根据时节作出变换,冬天有暖胃的三文鱼头锅定食上线,到了夏天,则会出现清爽的茶泡饭。(套餐内有些餐品还会根据节日变换, 比如万圣节的那周,配的例汤就变成了南瓜汤。)
十月以来几乎把他们家的菜单都尝的差不多了,因为菜单少且固定,很多食材能够预先准备,因此出品非常稳定。第一次的时候吃的番茄猪肉丸子的定食,酸甜清爽的味道非常合我口味,自制的猪肉丸子也是炖的软烂,裹着番茄汁相当和谐下饭。
后来有段时间几乎每周来一两次,吃过比较推荐的,有南蛮鸡咖喱饭,大块的鸡腿肉炸的非常软嫩;牛舌炖饭,米饭炖的软而不烂,牛舌肥厚软嫩,量还给的豪爽,不过整体胡椒味有点过重;白菜卷豆腐包定食,白菜裹着蘑菇肉靡包成卷,和豆腐包一起裹着浸泡在柴鱼高汤里,适合清淡口味的人;牛肉寿喜锅,一人份的小口锅太可爱了,里面的料份量十足,适合冬天吃的一道菜。
也有些是吃过没有什么感觉的餐品。意面和炒饭吃下来觉得中规中矩,可能只是因为自己偏爱新鲜意面的口感。三文鱼茶泡饭虽然是推荐菜,但我还是有点难以欣赏这道菜的美,个人觉得有点过于冷清了。煎鱼的做法做出来的肉质都不是很喜欢。肉类的如烤牛舌、鸡腿排、汉堡排味道都不错,烤牛舌里店家在上面干辣椒和花生调的料很特别。
除了主食,配餐内容的也是可圈可点,是一家普通日料店的定食远不能比的。餐前会为你配一小杯咖啡、红茶或者可尔必思。套餐里佐餐的红薯南瓜色拉、蒸蛋、还有上面提到过的南瓜浓汤都十分讨我欢喜。餐后会配非常小的的一块甜品,每次也是不固定的出品,吃到过的有海绵蛋糕、水果大幅、芝士蛋糕。吃到现在最爱的还是红豆芝士蛋糕。完美地给一顿令人满足的午餐划下句点。
现在爱吃demo cafe的同事都走的七七八八了,剩下一起吃饭的人有的不爱吃日本定食,因此也是有一个月的光景没有去过那边。时常还是有点怀念那时候新菜单一出,就把链接丢进群里面,‘午饭demo吗’的时光。
什么时候也想去吃一次晚餐啊。
103本帮烧
这家店就在demo的隔壁,名字很不直接,装修的也完全体现不了是吃什么的店,除了架子上摆的酒以外,整体看起来俨然像大学生开的咖啡馆。
这家店菜单非常简单,只有三种馄饨,四种饺子,几种小菜,还有两三种甜品,招牌就是他们的小馄饨。像是一家子人开的店,外面有大叔大妈张罗着点菜安排位置,偶尔闲下来的时候就坐在后厨外面跟里面人聊着天。每天到了饭点,门口的人络绎不绝,中午去基本都得等位置。
鸡毛菜小馄饨在菜单榜首的位置,也是每次去点的最多的。一份十六只,一只有个小虾丸的大小。馄饨做的确实不错,皮薄馅鲜,鸡毛菜的味道很浓,比纯鲜肉的更清爽不腻一些,不过未必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味道。他们家的大馄饨也做的不错,皮偏薄,不死,里面有一股麻油味我很喜欢。
梅菜扣肉饭整个都是酱褐色的,一大份装在盘子里像道菜一样端上来,是浓油赤酱的偏甜口味,米饭吸饱了酱蒸的软烂,适合口味比较重的人。
很喜欢餐品简单的店,感觉店主对于菜单上的食物是有充分拿手的自信的,可以信任它不会出现让自己失望的菜。也是一家值得推荐的午饭食堂。
附近的面馆
作为一个对面没有研究的人,我认为每个人心里喜爱的面店都各不相同,浇头、汤底、面质都部分取决于个人偏好,面馆之间也很难分个明确的高下。个人偏好比较软的面质和熬汤的汤底,所以对汤底清汤寡水的本帮面本不是太感兴趣,而偏好重庆的甚至西北的面。
公司附近的面馆不少,光米其林推荐的就有两家,也有一些可以称之为老字号的面馆。慕名吃过附近的顶特勒和味香斋,都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记忆点,前者论浇头和汤底几乎可以说是不好吃,后者因为忘带现金吃过闭门羹,后来在背贴背的店里吃了一次辣酱面,体验并不太好。有一家据说是名声在外的阿娘面,特地去过一次却没开门。两家我吃过比较喜欢的,一家是明呈黄鱼面,还有一家叫腔调面。
如它直截了当(和103形成强烈对比)的名字,这家店特色在于它的黄鱼面。菜单上的黄鱼面就有三档,除了常规的黄鱼面,还有升级版的野生黄鱼面,以及吃不饱的‘小胃口黄鱼面’。小黄鱼挑去了刺,油锅里皮煎得焦黄,肉质细嫩,奶白色的汤头挺鲜浓的,面也是我喜欢的略带较劲的质感。配的雪菜味道很喜欢,后来因此还点过这家的雪菜肉丝面,浇头雪菜的微甜我十分喜欢,成了我超越黄鱼面的点单次数的面。
还点过这家的牛蛙面和拌面,出品都还蛮不错,牛蛙腿肉肥嫩,酱汁浓郁。唯一遗憾的是室外环境不是很适合天热时候用餐,而且出餐时间非常不稳定。
隔着一条马路斜对面的腔调面,主要是因为它的重庆小面。当时吃的时候,觉得虽然未必能说正宗,但是这种重口味,浸着鲜红的辣汤汁的面才是适合自己口味的。不过这家每次去都人满为患,十二点半的时间去,光等位可能就要个十来分钟。这家清淡的面不是很推荐,还是浇头浓郁的面好吃些,面的口感我觉得是附近几家最好的,也超越了明呈的面质。据说葱油拌面的味道优秀,下次应该会去尝试一下。
顺便说下踩的两个雷吧。一个是长乐路上面的十面欢腾。第一次吃的时候印象不差,只是觉得拌面跟炒糕都挺油腻,面条的口感比较一般,但是印象中当时的膏蟹还是蛮鲜的。第二次吃的牛蛙面就很灾难了,汤底红红一片像辣的水,不知道有什么存在的意义,牛蛙肉碎而无味,面也很一般。这样的出品,再加上相对于其他面馆也算贵的价格,让人不想来第二次。第二家是雁荡路上的阿鑫面馆,平庸得完全不值得一说。两家对我来说,都是除了招牌面之外,非常不值得一去的地方。
还没写完的 (评价仅针对午饭)
日料定食
大吉 3.5/5
百川3/5
k11
home thai 4/5
professor lee 4/5
茶餐厅
查餐厅3/5
朱姐3/5
查厘士3.3/5
新旺3.5/5
惠食佳 4/5
qita
云南小市4.2/5
司厨3.5/5
儒里泰厨 3.8/5
虾蛙拾堂3.3/5
顺水鱼4/5
小三宝3/5
本帮菜
转角老弄堂 2.5/5
光明村3.8/5
小吃
老上海弄堂馄饨 3/5
泰和饮食馆 3.5/5
蟹黄鱼面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