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老师的现代文学课:正统与八卦
讲述现代文学史的书很多,首先先澄清一下许老师这本和其他的有什么区别,抑或是这本书有什么特色:
这不是一本严格的现代文学史或者评论集,而是一门本科文学课程的慕课,所以书中用的都是口语,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除了正统的文学评论,还夹杂了很多关于作家的异闻八卦,书中妙语连珠,有很多脑洞大开的思路,比如“大部分现代作家都死了爹”,“欧美留学回来的都比较保守,日本留学回来的都比较激进”,对于读者来说,幽默生动的讲述能够让我们更容易把握书中的核心内容。
许老师是香港岭南大学的教授,相对于内地学者来说,谈论有关意识形态的问题会相对轻松一些,而谈及现代文学史,意识形态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虽然还是按照正统的“鲁郭茅巴老曹”的顺序,但也加入了沈从文、张爱玲等小说,以及现代诗歌、散文等,并从作家的出身、革命性、艺术性、艺术寿命和最终归宿等进行了逐一阐述,让我们了解各位文学大师们的成长和艺术历程。
本书主要借鉴的参考书是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和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而这两本书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难以绕过的山峰,但这两本书有截然不同的倾向。《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教育部钦定高校文学专业指定教材,可想而知其“左翼”的风格,作家的排名或重要程度是基于其“革命性”;《中国现代小说史》是海外文人夏志清个人作品,是“极右翼”的风格,而夏志清是“反共”的,其对于作家的排名,是基于其“文艺性”。«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有效的回避了这两本参考书关于意识形态的争论,虽然对涉及的每一位文人均有其“革命度”的介绍,但更多的是客观的评价,同时会兼顾其艺术价值,“鲁迅开辟新文学方向”,“郭沫若是国家领导人”,“茅盾是左翼文学大师”,“巴金提倡年轻人的革命”,“曹禺提倡穷人的革命”,“老舍讲述个人主义的失败”,“沈从文是反潮流的”,“张爱玲用传统小说手法讲述现代主义精神”...... 避免意识形态的讨论,使本书成为适合入门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