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与友人聊天,聊至当下生活理财的话题,他说对于赚钱,好像自己真的没啥天赋。
我的第一反应是持反对意见,于是劝慰他:我认为是前期积累太少,哪怕是多看闲书现在也可以或多或少的输出了。
他回复我:
有些人天生就是干大事的,比如上大学就知道自己未来想干什么并真正努力,而我这样的,感觉就是贫下中农的后代。
看到这句话,我不能否认,确实有道理,执着的劝他,但是你知道那些天生干大事的人是怎么做的,已经是很大进步了啊 ,何时开始都不晚。
他愕然:你大概是没感受过一步差步步差。
看到这句话我默默的发了个轻松的表情过去,不知该做何回答。
因为我不是他,没有经历过他所经历的,好像没什么资格劝他,虽然这种观点在我看来略颓废了点儿。
但是回想起自己的经历,他的话何尝没道理呢?
一步错,步步错。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我们这些90后总会调侃说错过了八年义务教育,错过了公费研究生,错过了燕郊的房,甚至错过了家乡二三线城市的房
社会变化太快,人生处处都是选择,可不正是一步错,步步错么?
工资永远赶不上一路飙升的房价,无房长戚戚。
有人说,每一个年代的人买房都不容易,都要节衣缩食。但是焦虑却永远比不上90后,因为90后眼里的房价每周都不一样。
热文<<有很多套房子,是怎样一种体验?>>好像认同自己追求物质才是政治正确,但是别忘了文章开头便已交代完背景
"我爸妈以前在成都有10来套房,包括商铺、普通住宅和酒店式公寓,后来在美国也买了house。那段时间,我爸非常严肃地跟我说:“你有大好前途,所以股票这类东西碰不得(后来的中国房产和股票性质类似)"
马克思早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上层建筑里也包含对于精神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追求。对于尚刚需房的90后来说,这篇文章未免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它有自己的受众,这受众不是我们大多数人。
房子与教育,医疗,就业环境,生活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当局者没有办法潇洒起来。从农村到城市,从十八线城市到一线二线城市,迁徙的第一代往往是不可能轻松的。
有人说当前时代作者喜欢贩卖焦虑,并不是贩卖焦虑,而是焦虑一直存在。
年薪几十万的伪中产阶级在焦虑,因为面对首付,房贷,税收,房租,教育,老人,这些都是杯水车薪,每天兢兢业业维持这一些已是感激不尽。年薪几十万的已是这样,何况年薪几万十几万的呢?
但是我依旧感恩,因为认识到这些,已是不易。努力前行,生活总归会一天天好起来的,毕竟明天不能比今天更差了,不是么?
90后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