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面具坦诚相待
一直觉得游泳是一向很“坦诚”的运动:人们穿得少;共享同一片近乎裸露无私密性的公共空间;偶尔不经意间肢体的碰撞触摸接近“侵犯”;无法修饰脸颊、身材,仿佛在镁光灯下毫无遮掩暴露着自己的一切——不论是优缺点;泳装泳镜的搭配暗示了品味及审美……这么解释也倒不足为奇为何前几年腾空冒出的明星跳水节目大火了。在生活中我们都习惯了带着伪装修饰自己周边,一旦卸下了所有的伪装,所有人都瞪大眼睛好奇地趴在“玻璃窗”上,想要逾越这个透明边界一探究竟,我想这也是出于人们的“窥私欲”和余生与来的“好奇心”“八卦感”。
前阵子刚学会游泳的我反省了自己为何到将近20岁才学会了游泳,我想正是各种价值观给予我的束缚:我无法卸下面具,与自己坦诚相处;我内心的软弱无能;自尊心过强和不够自信。
一方大大的、深蓝色泳池内,蠕动着各种肤色的肉体:有宽有窄,有肥有瘦,有健硕强壮的,有羸弱瘦小的。欢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兴奋地尖叫声回荡在长方形的空间内,盘旋翻飞碰撞,激起一连串大大小小的水花。在泳池中,分布着几类人群:正在学习游泳的人、本身会游泳的人和完全不识水性的人。
正在学习的人中虽然有各个年龄阶段,但青少年与中老年妇女偏多。小孩子们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间,未闭合且柔韧性好,学游泳较为轻松容易;他们富有激情与活力,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能量源源不断地涌来并补充于他们体内;“不怕失败”“不惧丢脸”是他们的法宝,即使呛水,即使姿势奇怪得令人发笑,即使被人揶揄游得似乌龟般缓慢笨拙,依然“我行我素”,毫不畏惧外界的眼光,直率天真。这倒让我想起陈丹青在评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时重点讲述的一个点——他画这幅画时只有十八岁。“不少考究的工艺,只雇童子,过十四岁就不要了,因为心不静,心不纯了。听过教堂的唱诗班吗?那种全神贯注,那种精密和神圣,是少年儿童最珍贵的一切,过了十八岁,就转向智力,好比花谢了,开始结果子。”“十八岁的感知系统,是全息的,好比崭新的电脑,搜索功能,下载功能,反应功能,绰绰有余,灵极了。”“十八岁干的事,多半不自知,也好在不自知,照西洋人的说法,是上帝让他做了这件事。”将陈丹青对于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评论引申为少年学游泳,也是恰如其分,都是“心纯”、“无杂念”和“直率天真”。而中老年妇女正是处于易发福时期,即所谓易胖体质与易胖年龄的有机结合,到了“喝水都会长肉”的阶段。他们的大多数子女已经毕业工作,生活安闲自得,除了打麻将、跳广场舞等等“大妈”集体活动外,拉帮结派学游泳成了“妈妈团”另一消遣手段。毕竟它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遏止肥肉的疯狂飙长,还可以成为丰富她们日常娱乐项目的其中之一。
本身会游泳的人分布于各形各色、各种各样的阶层。有的以教授该项目为生,即所谓的“游泳私教”,他们游泳的目的性很明确——赚钱以谋生;有的来健身锻炼或增肌或塑性或减肥,即想要一个更接近动人标准的身材;有的带有娱乐“狩猎”性质,渴望期待一场泳池艳遇;有的只因炎炎夏日,想找个纳凉的佳地度过一个下午。
而不识水性的人来游泳大多是陪伴亲友嬉戏玩耍。或是怀着好奇心和满当当的期待感想与水擦出绚丽火花。
我从一个并不是识水性的青年,到正在学习游泳的青年,终于变成了一位会游泳的青年。而此时此刻,我所走过的心路历程,却那么漫长而深刻。当我第一次真正想学习游泳的时候,已经过了陈丹青口中“不自知”的“十八岁”,那时候懂得了害羞、廉耻、自尊、胆小、软弱、自卑等等世俗的心理,所以无法像孩子们那样天真无邪且学得轻松自在、从容快乐。正在换比常装减了一半布料的泳衣,看着人来人往“赤身裸体”地进进出出,一股羞涩感浑然涌上来,但我依然要装作十分平静且熟视无睹的模样,默默得继续更衣,否则我就是茫茫人潮中那个“标新立异”、“怪异不堪”、“鹤立鸡群”及“不合群”的人。看着旁边的小女孩娴熟自如地更衣换装,“目空一切”的模样,油然泛起的羡慕感萦绕着我,或许这就是年少的“不自知”、“单纯”即“直率”,想起曾经我也是那个在操场上苦苦练着立定跳远从未关心过是否有人注意我,是否跳动的姿势不够优美雅观的小女孩啊。下水后,无助感变本加厉地向我滔滔袭来,一个成年人,却不会游泳,仿佛有无数地目光投向我,等着看笑话。看着眼前的小孩子们犹如一条条鱼儿在水中尽情嬉戏,我不禁脸红了。第一节课是憋气,紧接着是漂浮,然后是划水,一切都从零开始。“不要紧张”“放轻松”这是最常在我耳畔萦绕着的教练的谆谆教诲。蓝蓝的泳池里,看着水波或水浪随着人体的滑动而左右摇摆,人们都在水上浮动舞蹈着,而与他们素未相识的我跟他们分享同一方“私密的”却又“公共的”的空间。或许泳池中的我们都是浮萍,萍水相逢,仅仅有一面之缘,那么又何必在意,何必斤斤计较呢?于是,大家脸上更多的是坦然和接纳,多了有一分理解和宽容。那么,我是不是应该放过自己,卸下面具,坦诚地面对自己。其实,泳池内的大家都在专注着自己的事情,或与同伴交谈,或专心致志地练习,或兴致盎然地玩水,谁都不会注意到你。道理都懂,卸下面具却需要勇气和坦然。我们在大社会大家庭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习惯了时时刻刻伪装自己,隐藏缺陷,展露优势。粉底液是为了遮瑕,素颜霜是为了美化肤色,发型是为了修饰脸型,西装可以遮盖大肚囊,高腰裤可以拉高腰线,达到加长腿的视觉效果……带上面具的我们是常态,而卸下面具却是罕有之时。泳池中的人们似乎展现了一个更真实的自己——无论心与心的距离间隙是否有所缩减,但起码,肌肤与肌肤,肉体与肉体都更加坦诚真实。这或许也是我十分惶恐的原因吧,害怕展示一个“赤裸裸”的自己,害怕他人嘲笑一个连游泳都蹩脚笨拙的青年人。
我想起李静睿的《岩井风筝》中的一段描述:“水面漂动皮屑,游着游着突然热流袭来,除了有人在水中撒尿别无解释,然而这就是我们城中的高档小区。我觉得不安,却又兴奋,像一个竭尽全力被摁进水里的气球,再也控制不了挣扎着涌出水面,我死死摁住自己的气球,却想看到别人的浮出水面,以证明我不是唯一一个藏起气球的人。”
又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访谈节目,讲述“讨好型人格”,这种不够坦然,无法卸下面具,也许与“讨好型人格”有相似之处,即太在意他人的看法,而做任何的事情都束手束脚,害怕他人觉得这不对那不对。这与对什么都不管不顾,毫不在意他人的想法的人形成鲜明对比。“讨好型人格”格局不够大,而“目空一切”的人显得对他人不够尊重。最厉害的是既明白他人的想法,将一切尽收眼底,却依然不为所动,依然能够坚持自己。就好似即使我真的游泳姿势可笑,即使明白他人品头论足、嘲笑揶揄,也依然继续前行。我钦佩那些拥有“大格局”的人,也希望有一天能从“讨好型人格”向“大格局”过渡。
这条道路漫漫而艰辛,在我学会游泳之后,当我可以以接近舒服的姿势游到对岸后,我发现前方依然“荆棘密布”,通往“大格局”的路总是漫长的。龙应台说:“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