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食记
查看话题 >不时不食︱一桌三宝消夏,又见小暑宜人

三伏相仍,徂暑彤彤
上无纤云,下无微风
出梅入伏的盛夏
黄鳝、莲藕、绿豆芽
正是水中三宝鲜美之时
“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 故为藏伏,因名伏日。”
小暑至处暑其间,夏日三庚,三伏将至。“伏”,有藏阴气于炽热之意;又同“覆”,暑气自上而下地覆盖,如泡热水中,“宜伏不宜动”。
唐代成书的《初学记》则认为,伏是承受的“荷”,是“金气伏藏之日”,秋气都在避藏着暑之酷热。

应季而食,是大自然奇妙的恩赐。沸暑难消夏,此时水中却有几味最为鲜美,被人们称为“小暑三宝”:黄鳝、莲藕、绿豆芽。
炎热难耐,却不能为了避热而一味食冰或性凉之物。在这样的情形中,水里生长的三样却分外解暑,正顺应人体对炎热的焦灼抵抗。

夏季,三宝之一的鳝鱼愈发肥美,又以“小暑黄鳝赛人参”为最佳。小暑前后一个月,鳝鱼不仅肉质肥满,且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临水地方料理水鲜总有一手,据说,淮安人能做鳝全席,一桌子菜全以鳝鱼为食材。按汪曾祺先生的说法,料理鳝鱼法子多,但主要是炒、烧两种。

关于鳝鱼,除了会吃的老饕,顶有名的一道非响油鳝丝莫属了。作为上海本帮菜的其中一位,便大致能猜想到,其口味必定与浓油赤酱有关。
于是,清早去菜市挑鳝鱼,圆滑粗大。好在师傅现杀,板上钉钉,收入袋中。
︱小 暑 食 单︱
/ 响 油 鳝 丝 /

︱食材︱
鳝鱼、大蒜、葱、姜
︱步骤︱
1/ 鳝鱼洗净,切段成条
2/ 葱、蒜切末,生姜切丝备用,
生抽、老抽、白糖、胡椒粉与麻油调匀
3/ 烧热锅下油,放姜丝、蒜末煸香
4/ 爆炒鳝丝,加适量料酒翻炒
5/ 将混合好2的汤汁入锅,转文火小煮断生,
水淀粉倒入,汤汁收浓
5/ 装盘,撒上蒜姜末、葱花,淋热麻油即可

葱姜蒜于鳝鱼是提味关键,“制鳝鱼都要下大量姜蒜,上桌后撒胡椒,不厌其多。”
一来去腥,二来使得稠滑软韧、浓油酱香的鳝鱼增添滋味;以辛味又清冲的姜蒜打开酥软的鳝鱼口感。

最后的热油一烫,是关键。躺于盘中的鳝鱼淋油打一激灵,如沐春雨,也是最后激发出鲜味的重要步骤。
/ 玉 井 饭 /
小暑,民间有“食新”之习俗,同“食辛”,指小暑后的第一个辛日。所谓上辛日,为农历每月的第一个辛日。每年正月上辛日,为帝王祈求丰年之日。
“食新”其一便是食新米。夏天亦是花果旺季,用正当时的莲藕与新米同煮,撒把青豆,清新度夏。

︱食材︱
莲藕、大米、青豆
︱步骤︱
1/ 莲藕切小块,青豆洗净备用
2/ 大米淘洗干净,入砂锅,水多一指深
3/ 武火煮沸,下莲藕与青豆
转文火煮至水干米熟即可


古人的米饭有好几种说头,诸如清风饭、蟠桃饭、团油饭等,玉井饭便是其中一种。南宋《山家清供》提及此饭,嫩白藕块与莲子入米,清甜宜人。
又说,其名取自韩愈诗句“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之意。切块莲藕滑白如玉井,故名玉井饭。一名便使米饭有飒爽风骨,颇为清雅。

/ 凉 拌 绿 豆 芽 /
好吃的豆芽,自己养出来的最甜。从前看着豆苗一天天长起来只觉有趣,长高了便抓一把,下锅炒、煮汤都是属于夏日里淡雅的口味。如今无时给养,买菜时多加一袋绿豆芽,像是平时顺手买葱蒜,而非主菜。
这次应着小暑三宝,才注意起豆芽来。莹白饱满者为佳,尖尖角最好鹅黄莹绿,是雏鸟叽喳的模样。
有了前面的一道热菜、一锅米饭,正缺道凉菜。
索性,用绿豆芽做道夏天里常吃的凉拌菜式喽!

︱食材︱
绿豆芽、红椒、大蒜、姜、葱、香菜
︱步骤︱
1/ 豆芽洗净焯水捞出,
其余材料切末备用
2/ 所有食材放入大碗,
加适量酱油、醋、香油、白糖,拌匀即可

绿豆芽味清,适宜与味浓的食材一同料理。火腿、豆豉、牛肉,红油重料中往往令其成为隐匿的配角。
单单料理豆芽,倒也不费功夫。夏天的小菜少些油煎烧,也轻些火候,沸汤一下便捞起,得保些挺拔劲儿。

夹一筷酸辣,牙齿韧脆一咬便迸脆。夏的水气仿佛匍匐其中,口中新鲜并且清脆。
三道料理做下来,米饭不过半个时辰;同时热锅烧鳝鱼,再凉拌豆芽,一小时内便是两三人可吃的小桌饭菜了。

拍摄当日将雨欲雨,夏天的高温仿佛憋闷至极。大家擦擦头上的汗,终于坐下来小憩半杯茶,可以大快朵颐。




即便曝晒炎炎
但也希望你能遇到足够多的
西瓜、冰棍和凉快的小河
对了,夏天快乐
编辑|龙玲
视频︱冰糖雪梨
插画丨肉肉
图文版权归中古厨房所有 转载及合作请联系【中古厨房】微信后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