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顿是如何看待自己和家人的生死的
其实我对于生死的态度其实和伯顿差不多,时而积极,时而悲观,但有一点始终是一致的,那就是生命要有意义。
完全没有质量的,也没有任何意义的生命,比如绝症晚期,比如瘫痪在床,比如老年痴呆,比如ICU常年插管,比如植物人,比如脑死亡……这样的生命,还有什么继续下去的意义呢?
伯顿发现他的哥哥艾法摔断了脖子之后,立即包了一架医疗飞机将哥哥从瑞士送去伦敦,在当时世界上治疗脊椎最权威最专业的医院里治疗。但无济于事,他能保命就不错了,瘫痪是永久性的。
治疗一年无果之后,伯顿也死心了,将艾法接回了瑞士,请了护工24小时守着他,住在最好的酒店里。他嫂子也是天天在床边伺候,总之是竭尽所能了。 他的弟弟格雷厄姆说,即便如此,他每次去探望,都觉得艾法这样活着太痛苦了。
“他以前是身体那么好的人,特别喜欢打橄榄球,而现在他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看电视里的人打橄榄球。”
至于比格雷厄姆的感情还要细腻敏感十倍的伯顿,是很少去探望的,就如同他很少去精神病院探望小女儿杰西卡一样,每一次探望,都会让他痛苦万分,难以承受。
有一次,泰勒陪他一起去探望了艾法,从酒店回家的路上,伯顿突然悲伤至极地说道,“与其这样活着,还不如干脆死了的好。”
没有任何人会认为伯顿对家人冷血,相反,他对家人的爱与付出可以胜过世间无数。
他也有都是钱可以给艾法一直续命,然而这样完全没有质量地活着,对于病人本人来说,难道不是一种身在人间,心在炼狱的煎熬吗? 伯顿对于自己的生命,是很有计划的,他给自己定好了时间,那就是活到58岁。
我不明白这个数字对他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年龄作为生命的终点。但他确实在72年时给泰勒的一封情书里这样写道,“请你再忍受我十二年。”
在十二年之约完成之前,他在74年遭遇了那样大的打击和折磨,他也仍然一次又一次地和死神斗争,最后艰难无比地活了下来。
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今年只有48岁。”
他之所以坚持着活,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生命还有意义,虽然泰勒离开了他,但她还活着,就还有希望。
而且他只要活下来,就还可以继续赚钱,继续帮助和照顾那些依赖着他的人。他的大女儿还没有成年,没有独立谋生的能力。他的小女儿需要一辈子的治疗和看护,他总是担心留给她的钱还不够多。 到了58岁的时候,他没有什么牵挂了,大女儿已经读完硕士,出来工作几年了,也有了未婚夫,不再需要他了。
他还想在这最后一年最后赚一笔钱,尽可能多地留遗产给她们。只是没想到真正实践起来,他却发现自己的健康在急剧恶化,很可能撑不下去接下来的拍摄工作。
为了不给剧组找麻烦,他还是竭尽所能,全力以赴地完成了前两部戏的拍摄,而选择死在了进第三部戏《野鹅敢死队2》的剧组之前。
他把每一步都算好了——如果死在前两部戏的拍摄地点英国,那么他的遗产继承人将必须支付几百万美元的遗产税;如果死在第三部戏的拍摄地点德国,只会给剧组带来更大的麻烦;只有死在瑞士最简单也最省钱,他早已在塞利尼给自己买好了一小块单人墓地。
他当时已经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了呢?天天管萨莉叫伊丽莎白,《一九八四》的导演发现了端倪,“他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像一只受伤的老狮子”,“他迫切地想要死去。”
可他依然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为了替继承人们省去那几百万遗产税,强忍着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双重痛苦,又活了那么一个多月。 其实他如果不放弃自己,完全可以再活上几年的,因为肝硬化虽然算是绝症,但治疗和保养得当,还是可以多活几年的。
然而在他给朋友打的电话里,却说“我还可以再活一段时间”,显然他没有打算几年这么漫长。
他之所以放弃,是因为他不想没有质量地活着。到了肝硬化的终末期,一堆并发症,天天吐血,天天输血,忍受病痛折磨,拖累着家人,让她们天天以泪洗面地伺候着。最后形容枯槁,毫无尊严地死在病床上。
至于在8月4日凌晨时他喝多了意外摔伤了后脑,大概是老天都在帮他。
他很清楚自己只要去医院及时就医,他是不会死的,但他在当时就拒绝去医院,回家之后也隐瞒此事。为了让自己死得更快一点,他特意吃了几粒加速内出血的药。 因为他知道,如果不死,他很可能瘫痪在轮椅上,失去语言能力,变成一具行尸走肉,然后拖到几年后自然死亡。
因为家人是绝对不会放弃他的,就像当年他们对艾法那样。他当年希望艾法死掉,现在也希望自己死掉。
我很欣赏伯顿这样对待生命,选择生死的态度。
穷人家怕拖累家人,拖累儿女,这样选择的不算稀有,但是他这样的富人也这样选择的就稀有了,何况他的年纪并不算老,还能再活几年。
他选择干干脆脆地放弃,让自己走得利落,既维持了尊严,提前结束了痛苦,又不给家人制造任何麻烦,真的是一切都做到最好了。不会“久病床前无孝子”耗尽家人的耐心,又能给家人留下一个好念想。
真是一个既聪明,又充满了爱的正确选择。
懂得放弃,在这种时候,比坚持还要难能可贵,还要更有勇气。 图一为50年代的伯顿与哥哥艾法

图二为83年伯顿与凯特,萨莉

图三为84年初伯顿与萨莉

弦断秋风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讨好型人格也是有极限的
- 《理查德·伯顿去世,享年58岁》(全文翻译) (1人喜欢)
- 为什么人们爱看殉情 (1人喜欢)
- 《伊丽莎白·泰勒的最后一任丈夫讲述了他们的婚姻》 (5人喜欢)
- 《为什么女人无法抗拒理查德伯顿》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