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不读书时的生活状态
查看话题 >看书看什么?
也许是人们有了点闲钱,最近几年似乎流行起了买书看书,我想这并不是我的错觉。
看书的人至少有两种,一种是表演看书的人,对于这种人来说,仅仅有书是不够的,还要加上一些必要的配置,最关键的是把书和这些必要的配置摆好位置,拍照,美图一下,最后上传社交网络。对于看书表演者来说,书的内容是什么并不重要,但书名和书的装帧必须要讲究。
有次在地铁上,对面坐了一位中年妇女,手里端着一本书在看,书几乎是垂直拿在她手里的,大概生怕别人看不到那亮瞎眼的书名:《做一个优雅的巴黎女人》。我猜,端着这本书,就足以使她相信自己俨然已经是那个“优雅的巴黎女人”了。
另一种是不表演看书的人。尽管都是真的在看书,但口味则非常多样。有人喜欢听故事,所以看书也就无拘于形式,最常见的是在地铁上用手机看网络小说;有人则喜欢听道理,这样的人就比较可厌一些,往往自己听了还不够,还要讲给别人听,倘若别人懒得听,或者听的是与ta不一样的道理,就有可能遭到这种人的讥讽。一般说来,喜欢听道理的人必定喜欢给人摆道理讲道理,因为ta自己爱听的那个道理在ta看来才是唯一的真理。
每个人有自己爱看的书,这当然没什么问题。
畅销书大都读起来轻松不费脑,这也是很自然的事。
而那些再正常不过的人生道理说了一遍又一遍,却总还是有人要去听,这也没什么奇怪,大约人们需要看到有人把ta自己也赞同的道理说出来,就会觉得自己正确起来。人往往会犯怀疑自己的毛病,但老是怀疑自己则不免痛苦,人总要觉得自己正确才能舒服地活着,而人人都想舒服地活着。那些孤独漫步的自我纠结的痛苦哲学家不是这样吧?并不例外,纠结和痛苦使ta们感觉到自己的存活,这种感觉让ta们舒服一些。
我把我所见或可能写的书分为两类。我不太关心现实,现实那么明白——你能做的未必做得好,而其余的都不是你能做的,并且也完全不会因你的看法而改变。所以,有关现实的书和问题,我向来懒得去考虑。(从大处来说,科技是今天唯一的现实;从小处来说,与所爱的人在一起的生活是唯一值得关心的现实。)
其余的书则是非关现实的。所以统治者的做法并没有错,它希望你为它说话,让它所做的一切看起来都是正确的,看来它也需要道理,大大小小的道理。
但是你不想为任何人说话,你讨厌为任何人讲他们需要的道理。并且你也不需要为自己讲道理,你不需要道理。
所以,最后剩下的,就是那个古老的“好奇心”了。
但是你的好奇心似乎也已经所剩无几。你唯一还在苟延残喘的,似乎就是,喜欢动脑这一条了。
那么,动脑,能动到何种程度呢?请举例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