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wker is dead, long live Gawker?
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前我无意找到了一个网站 - Gawker。它是一个八卦媒体网站——虽然在我找到的时候已经倒闭了——但网站孤零零地留下了几篇文章。
在Gawker死前的最后一篇挣扎——How Things Work中,这个强硬的舆论焦点发出了最后的怒吼。
It was a matter of pride that Gawker ran stories that could not be published elsewhere.
Gawker掏心掏肺地叙说自己的志向。在它心中,它是孤高的,坚定的,正直的,敢说出别人不敢说出的话。硅谷的精英巧妙地控制舆论塑造自己的完美形象,只有Gawker有击破这些伪装的勇气。
这么坚强的媒体公司,为什么会破灭呢?一个亿万富翁,因为一篇事实的报道,花了十年时间和上百万美元,将这个媒体公司告到破产,这难道是可以接受的吗?它说,它的每一篇报道都是准确的,没有一则丑闻,没有一处失误。它说,它的自大带来了破灭,但这种破灭是不正当的,不公平的。
"[At] Gawker’s founding there was a sense that the internet was a free space ... but when you try to make a business out of that freedom, the system will fight you."
然而,这来自深渊的怒吼没有回音。Gawker早在倒闭前臭名远扬——纽约时报恶评道:“残酷和鲁莽是Gawker核心的生意结构”;时代杂志称”Gawker的'不留活口'态度...使得它自食其果“。似乎一切媒体都在谴责这个舆论下风的三流媒体,仿佛自己整洁毫无污点,而这个八卦网站却是撒旦化身。
Peter Thiel满意了。他说,Gawker评论里那主编留下的责骂,让他忍耐了十年的臭名。现在解脱了。他说一切都值得,一切都正确,一切都应该。
但Gawker是对的吗?使其最终倒闭的,是它们流出的Hulk Hogan的性爱影碟。这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似乎理应得到法律制裁,否则公众人物将毫无隐私可言。
重新让我审视这个话题的,是一则podcast中针对Gawker案的讨论;但我最终没能改变心意。
Gawker侵犯了隐私。但纽约时报也侵犯过无辜人的隐私——在波斯顿爆炸案中,它曾将两个无辜男性放入头条,最终吃了官司。
提到纽约时报的时候,没有人质疑它应该存在。但将话题换为更尖锐的事实,Gawker却会得到质疑。它令人恶心,确实如此;但它也如它说的一样,Gawker以真实和精准著称。以“看着不爽”作为理由欢送一个媒体公司是幼稚的,自私的行为;正如Thiel所做的一样。
但最后的底线是,无论法律如何裁定隐私和第一修正案,Gawker被金钱战胜了。一个发声的媒体屈服于力量,沉默了,最终成为了历史中的,不值一提的一个点。
破产前夜,Gawker给了读者一个最后的真实故事。
“你活在一个亿万富翁能够让新闻公司倒闭的国家。一个亿万富翁能够针对一个单独作者,让其身无分文,失去法律保护。
...这个世界没有自由,只有权力和金钱。”
我想,点到如此,也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