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少年说」的,我真的不知道你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在我们生活的这片沃土之上,总有很多人具备超强的"模仿能力"。
别人有「无限挑战」这里就有「极限挑战」;
别人有「花样姐姐」这里就有「花儿与少年」;
别人有「英雄豪杰」这里就有「偶像来了」;
别人有「搞笑演唱会」这里就有「一起来笑吧」;
反正别的地方能火起来的,一定会出现在这片神奇的沃土之上。

相比之下「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这些购买了版权的节目简直是一股清流。
前不久大火的日本节目「天台告白」可谓赚足了眼球。
马上,沃土之上就出现了一个外形相似度99.999%的节目——
少年说

据说购买了版权。
虽然形似,但是神不似。
同样有主持人坐镇,同样是在台上高喊,但是呼喊的内容却天壤之别。
「天台告白」是关于爱情的告白,而「少年说」则是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因为特殊的“国情”,所以很多人看过「少年说」之后,直接发出了"幸好长大了"的感慨。

老史并不认同。
懵懂的爱情,蠢萌的单相思,纯情的初恋固然美好。
可是青春不只有这些青涩纯洁又美好爱情,更多的是特属于那个年龄段的酸苦甘辛咸杂陈。
苦涩与美好并存的才是真正的青春。

从小到大,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优秀的竞争对手。
他(她)在我们心中像是存在于柯南中的黑衣人,挥之不去避之不及。
袁璟颐就深深的被这件事困扰着。
每当她考试之后,无论成绩进步与否,妈妈都会拿她和她的闺蜜女学霸作对比。
长此以往,小璟颐的心里便对妈妈埋下了一个看法: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

而作为小璟颐妈妈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她的学霸女闺蜜也有自己的苦恼,因为她的生活中,也有"别人家孩子"的身影。
而且还不是一个而是一群。
她的妈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看看班里其他的同学体育都及格了,而你什!么!都!不!行!

与两个女学霸的苦恼相比,下面这位就有些让人哭笑不得了。
一个叫做罗俊杰的大男孩,站在台上竟然用尽全力喊出的是再也不想吃苹果和鸡蛋了。
从小他便被妈妈逼迫着吃鸡蛋,后来稍微长大一些又被强迫着吃苹果。
难以想象这小伙子每天面对已经吃腻的东西怎样下得去嘴。

被食物和妈妈联合困扰的不只有他一个。
下面这个小男孩,因为被妈妈嫌个子矮。
姐姐只需要用小碗吃一碗饭,而他却要被强迫用大碗吃四碗饭。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吃饭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还有下面这位有点胖的女同学,也一直被妈妈限制。
以至于她的怨念颇深,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放开了大吃一顿。

虽然这些孩子的生活禁忌繁多,甚至连吃什么不吃什么都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利。
虽然父母的方式有欠妥当,可这恰恰是父母对他们疼爱的证明。
对于那些一直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来说,并不会感觉有父母陪伴有什么好处。
甚至会厌恶这种让自己失去自由的陪伴。
他们无法理解缺少父母陪伴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对于缺少陪伴的孩子来说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因为妈妈忙于和客户交际应酬,甚至和女儿很少有交流。
徐雅雯在台上发出了"你是不是没有那么爱我了"这般振聋发聩的质问。

因为爸爸妈妈忙于超市的工作,很少有机会能和女儿叶欣雨谈心。
以至于家长会的时候他们也只是匆匆的露一面就离开。
叶欣雨成绩进步,受到老师的夸奖可是他们根本听不到也看不到。
对父母的陪伴的渴望早已经深埋在了她的心里。

最可怜的是她。
欧阳霜榕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父母一直在上海工作,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一次,甚至她的生日从来没有过父母的陪伴。
难以想象,每当她看到其他小孩子有父母陪伴的时候,心里会是怎样一种滋味。
在这个平台上,她一遍遍的重复"爸爸妈妈你们会回来吗?"
一遍遍的呼喊,可是台下却没有应答。
难以想象,此时此刻的她是多么希望父母可以突然的出现在自己的身边,抱住自己安慰自己。
可是,并没有

对于那些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无足轻重甚至对其会产生厌恶感。
但是对于那些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来说,哪怕是一天的陪伴都显得弥足珍贵。
青春固然存在很多无奈和缺憾,但其中更多的是难以磨灭的感动和美好。
在女孩谢玲小雪五年级的时候,她的妈妈生了一场大病,通过治疗需要换肾才可以延长寿命。
这时候却出现了一个陌生人,把他(她)身体的一部分无偿地捐献给了谢玲的妈妈。
这次上台她不是来调侃老师也不是弹劾父母,而是感谢恩人。
感谢那个并不认识也从未见过的陌生人。

小女孩因为喜欢欺负姐姐,曾经把姐姐的脸弄伤,留下了一个疤。
女孩在台上向姐姐大声喊出"对不起"。
还保证长大以后包揽了姐姐的粉底和遮瑕。
真情流露的青春总是让人心头一暖。

青春难免产生关于「爱」的疑惑,具体怎样却没人解释得清楚。
戴韵佳的爷爷自己是兵,他的兄弟是兵,两个儿子也是当兵的。
他最大的心愿就是韵佳也能够参军入伍保卫祖国。
可当他得知孙女不想当兵的时候,却丝毫没有迟疑便回答愿意尊重孙女的意愿。
我猜,这大概就是「爱」了。

家人有真爱,师生也有真情。
老师经常说,学校就是我们的家。
可是当犯了错误的时候,老师却总是说,你以为学校是你的家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句话简直不要太熟悉!
一位初中的小朋友就把这样的问题带到了高台上,所以也有了下面的对话。
学校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家?
当我问你的时候你就可以说学校就是我家啊!
可是我在家里可以玩手机在学校却不能玩?
那以后我们在家里也不能玩好不好?

除此之外,学生们还调侃老师不还洗衣粉,还逼着老师在节目上唱歌。
还有的操心老师的终身大事,帮老师做宣传。
甚至还有的为了一顿没有兑现的麦当劳和老师针锋相对。

只有关系好才会针锋相对,只有喜欢才会挂在嘴边,没javascript:;有距离才会互相调侃。
如此种种,让人感受到的是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
青春的学生时代,除了师生情以外,同学之间的更加普遍。
当上进少年和台下的小伙伴约为一声兄弟,当李轩阳说出那句1513一生不散时。
老史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对于每一个用心走过学生时代的人来说,这一阶段的青春肯定是终身难忘的。
等到这些孩子离开学校,参加工作离开父母之后。
每当想起曾经的往事,也许也会像老史一样会心一笑。
或许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会发现。
这个世界真正珍贵和美好的东西都不是花钱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