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0)自由空气与文化土壤
在国外的年份,最难受的是没有中文土壤。我对那些字词句充满热爱与迷恋,它们却在异乡稀薄得可怜。它们需要被碰撞,鲜活的丰富的碰撞,才不至于退化。
回到国内,对于街道、建筑、人都没有什么亲切之喜悦,只有那些文字,好像海浪一样涌来,一解心头之渴。然而同样的,各种文字污染、文化污染也汹涌而来,有时候冲得我站不稳脚跟。
看着它们被败坏、被糟践,心痛惋惜,又自我安慰道书中自存有文明之血脉,总不至于全然断绝。
一个人生活,总有些不愿意失去的必需品、维生素。于我,文化土壤算是一个,然而并非全部的文化,只是其中精致长存的一些闪光的金砾是我所追求,其余垃圾毒物,只能小心鉴别,以免感染。
可惜自由空气却太过稀薄。他人就是地狱,把你往里面套住,要你同他一样再过那样复制的一生。这种压力与绝望,并非所有人都能忍受。
自由空气与文化土壤,二者难以兼得。
自我安慰道,只有压力之下,才能在大脑中产生强烈冲击与张力,才能激发出强烈的情感,而只有强有力的情感,才能冲出阀门,摧毁事物。有欲望与现实阻力的冲突,才有故事情节。
四处漂泊,于他们而言是冲突的一生,于我却是习以为常;相反,固定一地,相处一人,于他们是安逸,于我却是日日惊心动魄的斗争。
这点也许没有体会的人,是难以理解的。
就当是修炼,尽管每次冲突强烈时,总想了结自己。但是不得不自我安慰道,并不是我错了。实在忍受不了之时,便拎起包就走吧,去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