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才看懂王家卫的电影
6月25日,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上映《阿飞正传》。一直标榜自己是文艺青年的我第一时间去电影院看了这部影片,还花了两天时间,一口气把王家卫的《花样年华》《2046》《重庆森林》《春光乍泄》重温了一遍。不得不再次感叹,王家卫的电影是真美啊。




小时候也看过王家卫的这几部影片,但那时只懂得看剧情,冲突越强越喜欢。所以当时的我只给《重庆森林》和《花样年华》打了三星,三星对于我而言仅是一个及格分。这次《阿飞正传》看到一半,不禁对朋友感叹“这些电影小时候去看是真的会看不懂呢”。
不经历一些事情,不见过一些人,是看不懂王家卫电影里的爱情、暧昧、离别和眼泪的。王家卫电影里的爱情一半是冷静的,一半是炽热的;一半是克制的,一半是放肆的;一半是心照不宣,一半是密而不语。我期待纯粹又简单的爱情,可世间之事真的简单起来故事便会少了一半,那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也再难出现。我把自己代入电影里的女主角们,体会那些不舍放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情感,仿佛无怨无悔却坐在沙发里低头流泪的人是我。电影里的男人们有浪子,也有痴情种。我在生活里既遇见过浪子,也遇见过痴情种,大体都和电影里的人物相似。生活让我看懂了电影里的情感,而电影里的情感也让我反观了生活中的故事。
现在的自己比小时候多看了不少电影,也学会注意剧情和表演之外的一些形式上的东西。王家卫的电影极具个人特色,作为一个并不资深的电影迷,也开始从这几部影片里找到了几个“王家卫的电影元素”。
1、昏黄的色调:
就像韦斯·安德森有个人风格极强的电影色调一样,王家卫的电影也有其独特的色调——昏黄和黄绿,那是怀旧和暧昧的颜色。《十三邀》许知远采访姜文那一期里,姜文说,“带有自己的印象”去拍电影,让电影里的场景更像他脑子里的印象。不知道王家卫对于六十年代香港的记忆是不是也是昏黄色的。

2、大雨,暴雨,大暴雨:
最开始的几部影片的室外戏大多是暴雨天,《阿飞正传》和《花样年华》最为明显。雨天对于王家卫而言一定是有用意的,在我看来,《阿飞正传》里的大雨是女人们的眼泪,而《花样年华》里的雨却是暧昧的起源。

3、女人的脚:
王家卫的电影喜欢给女人的脚特写。比如《2046》里,王菲出场时,就是先给脚的画面,一双穿着黑色皮鞋的脚绕来绕去,步伐中能猜测到王菲当时的身姿。章子怡出场时也是如此,躺在床上的一双光脚,涂着指甲油。真好看,以前只知女人的曲线好看,原来脚也可以这么迷人。


4、个性化的构图:
一口气连着看了几部王家卫的电影,能明显感受到构图和大多数电影不太一样,这是王家卫的美学。他喜欢用走廊、门框、窗框做画面结构,把人物置于局限的框内。他喜欢在角色对话时把机位放在其中一人的身后,两人的对话,我们只能看到其中一人的表情。





5、蒙太奇配音乐:
用音乐写意,推进故事发展。几个蒙太奇镜头配着音乐,人物看似做着无关的事,但时间在继续,故事在发展,感情偷偷地加深了。
王家卫的电影是美的。如果要用一个画面来表达看完王家卫的电影后的心情,大概是我坐在昏黄的落地灯前的沙发里,侧着头不知看向什么地方,微微笑了一下。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