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买房故事』购房资格三次得失的心酸事儿
前言 | 新政突袭,我从能买11区的房子,到不能买房,到只能买高新区的房子,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
故事主人公:购房者小西,年龄27岁,非限购区户口,社保锦江区+高新区满24个月。
5月初,在经历了12次摇号不中之后,我终于下定决心买二手房。
其实我的预算就这么点,满打满算首付三成35万上下,能摇号的房子实在有限,要么瞥,要么小,要么远。
算了算了,不为难自己。同样的钱,不如买个上班方便,主城区内的套一。
《第一次,我能买限购11区》
下定决心后,我一边在网上找房子一边联系中介。跟中介互加微信后,他便轻车熟路的问我购房资格。
听完我的介绍,他斩钉截铁的告诉我可以买限购11区。选择面太多了,仅仅两天,他给我发来了20多套房源信息。
然而选择也并没有这么多:因为自己一个人住,所以小房子即可;不想上班的时间太长,尽量交通方便一些;因为是过渡的房子,所以房龄不要太老,最后,我定下的标准:主城区、总价100万元以内、交通便利,套一。
按照这几个条件搜索,符合条件的房子一下子就少了,经过我和中介的反复对比,最后选定了三个小区(一个青羊,两个武侯)共6套房子,我们约好见面的地点,周末把它们一起看完。
5月12号,我和朋友一起和中介汇合,开始了第一次看房。
我们一起看过的房子包括:
武侯区某最高6层楼的安置小区,小区楼下停满了车,绿化带里不少垃圾,楼道上贴满各种牛皮藓小传单,小区充满了旁边二环高架上呼啸而过的车子声……
能不是安置房吗?可以!青羊区某3梯20多户、整个小区只有一栋楼的独立楼房。摇晃的电梯、脱落的墙皮,类似酒店设计的过道上还摆着邻居们的花盆,不过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花盆种的好像是葱和蒜。
能去个新一点的小区吗?没问题!中介又带我们来到武侯区华西旁一个小区安静、楼龄也正常的楼盘。开开心心打开房门,客厅阴暗得如同地下室,逼仄的房间隔出了一个书房,完全挡住照向客厅的阳光……
看房之前,对于成都主城区的房价我是惶恐的,经常听到身边的人告诉我,这个小区2万多,那个片区快3万……
然而当我真正看房的时候才发现,那些都是套二以上的价格,因为套一基本都是过渡性质,反而便宜很多。至少我看了两个一环的电梯住宅小区,价格都在一万六左右。
但毕竟价格有限,大多数选出来的房子环境比我想象中要差,破破烂烂的小区、没有一点绿化、贴满通下水道广告的楼道、浴室里漏水的水龙头嘀嗒嘀嗒……
父母在电话里挑剔:有电梯吗、什么年代的、还有没有大点的?我甚至不敢把房子的照片传给他们看,因为根本没法看。
然而我还是在6套房子中选择出了一套可“将就”的。
一环路华西旁,两个地铁站都不远,虽然只有50平,也照不到什么太阳,但总算看起来还不是太差。拖着疲惫回家打电话给我妈,听到她在电话里说:我们再努力一下,你也努力一下,过两年给你换个两居的。
我突然觉得很心酸。
《第二次,我失去限购区购房资格》
在中介的沟通下,我跟房东约好下个周末细谈,即将买房的感觉让我连着两天兴奋得睡不太好,该怎么跟房东谈价,厨房该怎么改动,客厅该买什么沙发……
然而现实并没有撑到下个周末。
5月15日,成都限购升级,我突然好像失去了购房资格。
我的社保虽然没有断过,但是是锦江区与高新区叠加才满的24个月,要到9月份,购买的高新区社保才满2年。按照限购文件,我好像只有等到9月才能买限购区,而且只能买高新。
一下子懵掉的我,像无头苍蝇一样满世界找政策的解读、准确的答案,问遍了我能问的“相关人士”,翻遍了我有的购房群。
中介比我还急,第一时间跟我确认社保具体是怎么买的。到嘴的鸭子飞了,我跟他谁又不是这个感觉呢。
事已至此,只能等到9月高新社保满了再说。
《第三次,我可以且仅可以买高新》
但人生总是不会让你平静。
一周还没过完,中介再次给我发来消息:你的公司注册地址在哪?
“高新。”我回复他。
中介立马告诉我,5月18日,限购新政官方解读出台,我现在就可以买高新区了:
同理,虽然社保是叠加满的24个月,但是最后社保购买地点是高新,所以我现在就拥有了高新区的购房资格。
对于新政,他似乎比我更积极,再次给我发来好几套房子,然而已经被限购反复拉扯的我,却突然没有了买房的热情。
看着中介发来的房源,位置、面积、户型都不如上一周我看上的那套房子,价格却贵了整整10万。
一两周的时间,打乱了原有计划;一两个区域的不同,增加了十万的压力。从没想过我的人生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大起大落,更没想过有一天我的工作也成了我买房的绊脚石。只是想安家的我,或许只能怪时不我待。
妥协吧,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跟中介约好了周末看高新的二手房。
这段时间我会买到房子吗?也许会吧。
【最后,万水千山总是情,加成都楼市最专(杠)业(精)小编微信号:maifangma002入群一起只聊楼市不聊s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