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有个走完肾能走到心里的人,陪我过下半辈子。| 三千碎片0002
三千碎片这个概念源于之前文章里引用的恰克博士的一句话,
「亲密关系中,每个人要处理3000次左右碎片之后,才有可能拥有真正开心的亲密关系。」
于是,我想写这么一个系列,来说说成长中让我们阵痛的碎片。
二十五六是个很奇特的年纪。 恋爱的人想结婚了,浪的人想安定了。
爸妈用现实的标准控制子女,子女也内化了爸妈现实的标准。
而想结婚的你,遇到仍然浪的她,
想走心的你,遇到走肾成惯性的他,
便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合时宜的悲伤故事。
小污是个二十五的剩女。
但她单纯,长得好看。
刚进大学的时候,只知道父母谈早恋色变。
当时她以为爱情是羞耻的,是阻止人类进步的,所以爸爸妈妈才那么讨厌她跟男生出去玩。
谁知道三五年之后,她的爱情竟然对爸妈来说如此重要,重要到妈妈现在能够因为她没有男朋友而睡不着觉。
不是没有过男朋友。
她的男朋友可以分成好多类型的。
比如,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型的,「因为我希望结婚再发生性关系而分手」型的,「自己非处但是有处女情结」的,等等。
唯一的共同点是,在被爸爸妈妈灌输的早恋羞耻观之下,每一段恋情都是悄悄开始悄悄结束。
每次分手,她都得跟没事人一样吃饭、学习、工作、买买买。
终于,在几次循环往复之后,她很明显地发现自己在疗愈分手这方面,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了。
整整一年,她失去了接受新感情的能力。
任凭爸爸妈妈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她一路高歌地剩了下来,并且又让自己进入了一场苦恋。
这个苦恋故事在现实中并没有发生地那么猝不及防,却实实在在得像极了一场事故,将她搞得面目全非。
在她动心之前,他们是很长时间的朋友。
「腿有点短」,「没有前男友帅」,「气场不如我」,这些理性的标签,维持着他们的距离。
所以她也没有办法解释自己的动心。
后来,她是这么说的,
「这个男人身上有一切我想要但是没有的东西。他自由,他洒脱,他不屑权威,他对抗父母。
我想成为这样的人,但是我被爸爸妈妈一步一步塑造成了我现在的样子。
所以我知道我爸妈肯定不能接受他。因为他是我爸妈绝对不允许我成为的样子。」
她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去对抗自己的心动。
一边对抗,一边又有意无意地撩着汉。
等到她放弃对抗,专心开始求稳定求身份的时候,使出浑身解数,却没能让这个男人比互撩期间给她更多一点的注意。
那个男人光光接受着她的爱,宛如一汪深不见底的湖水,不给探路的石子一点回应。
这种「只接受不回应」的态度,就像一种强有力的病毒,让她在除了工作之外的其他时间里,都得了焦虑癌。
「他喜欢我吗?
他若喜欢我,为什么每天的微信加起来,念完都不需要换气。
他若喜欢我,为什么发的每一条朋友圈都在宣告全世界,他很孤独,他很受伤,他是单身。
他若不喜欢我,为什么要带我去他的住处。
如果是炮友,那又怎么会有一整夜似乎都不怕被枕麻的手臂,还有类似情侣的散步和晚餐。」
「算了。
那就当他不喜欢我吧,期待太累了。
可是下一秒,我又怎么能够甘心。」
跨年的时候,她收到一条粗暴的祝福,
「愿你在新年里,艹到喜欢的人。」
她看着这条脑洞大开的信息,笑得眼泪都要流出来。
「这个愿望我在去年已经实现了。
可是艹完之后呢。
我是女友,还是炮友。」
多么希望,谈一场正大光明的恋爱。
多么希望,有个走完肾能走到心里的人,陪着过下半辈子。
如果那个人恰好是你,就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