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花的老人到尊重别人
昨天我发了个状态:
“刚在吴江路上买奶茶,下着雨,一个卖花的老婆婆过来徘徊了一阵后问店员,大概意思是5块可以买什么,她想喝牛奶,店员直说不买花,我问你们牛奶卖吗,店员说我们要打烊了。我有点生气就问隔壁,隔壁说不单卖,婆婆说喝什么都行,我就给她买了杯热奶茶。婆婆给了我朵花,我收了。好希望买到的是牛奶。”
然后也不知怎么的评论就炸了。大部分人是认可,也有讨论奶茶到底用不用鲜奶的,还有问我为什么不去旁边买牛奶,还有说我苛求奶茶店要单卖牛奶。只有一个评论真正的get到了这个状态的点,就是其实我生气的,是奶茶店不尊重人的态度。而这种态度,也不是个例,是浸透在这个社会的大环境里的。
老婆婆为什么会在店前徘徊?可能是因为她知道自己是卖花的,别人会赶她走(这种事不是经常发生吗?);或者是因为奶茶对她来说是新事物,她有点不知道从何下手,这就更需要店员的帮忙。她在询问店员的时候,声音比较小,但是我听懂了(我离得比店员远),而店员的回答是“我不买花”,所以从婆婆开口那一刻,店员就已经假设这个老人是要卖花而不是一个消费者。我是这个时候才生气才并决定说点什么的。
我没有觉得老人家可怜或者没钱,所以要给她买奶茶,而是觉得在这样一个雨天,这么晚,一个还有着“自食其力”的认知的人,凭什么受到这种不尊重。我自己在非营利机构工作,工作中遇到过不少伸手白要混吃等死的人。自食其力,无论做什么(合法范围下),都应该被尊重,包括卖花。
而我也知道,向店员现场解释如何尊重别人这件事也有些不现实,所以我的反应是,“对于你们有钱就是顾客,顾客就能被尊重,所以我来给婆婆买这杯奶茶,你们不要以为卖花就不可以做你们的顾客“。
这也是为什么婆婆给我花的时候,我立马接受了,我挑了一个紫色的花。因为我不是在施舍,我只是帮了一个陌生人一个忙,而这个陌生人给我的谢谢我要收下。
我在波士顿上班那会儿,downtown路上很多流浪汉和乞讨者,大多都是退役的老兵。我有时候也会问他们要吃什么,然后给他们买一餐。我有时候会和他们聊一下。他们给我最明显的一个感觉就是,他们不觉得they are less than otehr people。他们不饿的时候就会谢绝,饿的时候会告诉我想吃什么,餐到手了会说谢谢。聊天的时候就像一个普通的陌生人。那种感觉我很难描述,大概就是那种“没有受过欺负”的感觉。
懂得互相尊重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是如果有个卖花的婆婆靠近,店员会向对其它客人一样说“您好,请问需要点什么?”。婆婆可以大声的问“5块钱可以买到什么?我想喝牛奶。“店员会说”对不起牛奶不单卖,我们最便宜的饮品是15块哦,您要不要试一下?”。婆婆说“诶呀我只有5块钱,谢谢哦”,并不感到局促,然后坦然的走开。
如果真是这样,我会给婆婆和店员都各买一杯奶茶一起喝。
——————————————————————————————————————
评论和转发都出现的一个声音我想说一下,说生活不容易大家应该互相理解我不该苛责店员。那条路上店员工作很累我同意,当我去向店员买东西,店员说要打样了我就换了一家店,并没有闹人家给我做奶茶。店员同样的话为什么没有和老人家说呢?哪怕说没听清再说一次。所以还是回到我生气的原因,如果店员只是对消费者态度不好,那可以忍(滴滴、外卖、出租车我忍的还少啊),但他们不认为卖花的在他们店里的时候需要被当作消费者来对待。这种最基本的平等对人的善良没有,是不是had a bad day都不是借口。店员的行为映射的还是层级观念导致的不尊重,这和工作累不累没有关系。
这篇文章只是借这个故事,说一个普世现象,说的是各个阶层的人,没有平等对人的善意。客户生气责怪领导,领导受气可以发泄给下属,下属的气就发泄给服务员,服务员就发泄给进来讨口水喝的乞讨者。这些事情天天发生,可不代表正确。
————————————————————————————————————————————
我收到一封豆油,很喜欢,给大家看:
“我在佛罗伦萨旅游的时候,在一个背街小巷里看见一个流浪汉拿面包喂鸽子。他应该是身体不太好,肢体有点僵硬,但是脸上表情很愉快而且温柔。又因为流浪汉的衣着窘迫,加上好几只鸽子在他身边飞,当时的画面有一种复杂的美,我当时还因为觉得这个场景很美心里有种心虚的感觉。看你写卖花婆婆的事,终于觉得不用再心虚了。 ”
不要叫我大王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场曲棍球比赛带来的缘分 (34人喜欢)
- 我在硅谷被裁员 (11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