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咖啡馆》,一个虚拟的咖啡馆
杭州的天气多变,前天还凉爽的有点冷,今天就感觉到热气腾腾,夏天不管你喜不喜欢,都以炎热的面孔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周一的工作永远都是比较累的,在家打开空调的时候,窗子是关闭的,因而显得安静,当房间里冷气弥漫,脑子又特别清醒的时候,回顾一本书也许是合适的,特别是一本我并未完全读懂的书。 这本有些伤脑的书,就叫《存在主义咖啡馆》,一部读起来有些深涩的书,的确”存在主义”不太好读懂。 懒散的靠在沙发上,一杯咖啡、 一部不要太厚的书、再放点音乐,这也许就是一种最好的生活,喜欢这样的夜晚,特别是白天在车间里忙了一天后,很喜欢这样的安静。 电脑里放着“凯文“的音乐,这几天经常放着的是他的“Endless blue Sky”,好的音乐你能领悟到一种意境,“Endless blue Sky”在琴声里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秋爽、云淡、天高、无边“的景象。 话题有点远了,还是聊几句这本书。 《存在主义咖啡馆》,半年前从“头条知道这本书,半个月前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其实最初吸引我的是“咖啡馆“3个字,加上一个很前卫的一个封面,如果开始知道里面存在主义的那种哲学有些费解的时候,可能不会选择这本书,毕竟在生产旺季的时候更喜欢看一些轻松一点的书。 所以说,一本书吸引人,先要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也要有一个好看的封面,这本书就是如此。 这是英国女作家萨拉·贝克韦尔2016年出版的一本书,在一个虚拟的巴黎咖啡馆里,把一些存在主义大师聚集在一起,通过对话,厘清存在主义者的脉络,并将存在主义的观点尽量浅显易懂地表达出来。 这些大师主要为让保尔·萨特、萨特的终身女伴“波伏娃”,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及加缪等,这都是一些大名鼎鼎的哲学家,也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更是人类的一些最杰出的思想家。 一:我们是谁? 二:我们该怎么做? 作为20世纪后半叶最有影响力的思想运动之一,现代存在主义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在战后世界的文学、艺术、影视等领域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 了解存在主义,就是了解我们想成为怎样的自己,因为你经历了什么,那这个什么就是个哲学话题。现在的我们,比我们想象的更需要存在主义。 在这本书中,在这个虚拟的巴黎咖啡馆中,这些大师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谈论自己的那些超越常人的思想,而我们通过阅读萨特论自由,波伏娃论压迫的隐蔽机制,克尔凯郭尔论焦虑,加缪论反叛,海德格尔论技术等等,让你颠覆了你原有脑海中那种哲学家的古板印象,他们把一个个枯燥晦涩的哲学话题,变成了一个个轻松有趣的故事,当然在这些故事中你还是能感到一种思想的探索和文化的分析。 作为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主要流派,存在主义是复杂深邃的,只不过作者萨拉·贝克韦在这个“虚拟咖啡馆”里,让大师们把它讲通俗了,通俗到我们这些俗人也能对“存在主义”知道个大概。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人”才是所有学说的中心,无论哲学还是文学,人是第一位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