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打啤酒开启的脑洞:关于浪漫与主义
放假了,犯馋,于是跑进胡同里去,喝啤酒啃猪肘,假装自己在德意志。
酒足饭饱之后,回家读了一点弗里德里希的资料,就是下面这个哥们儿。浅色的头发加上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圣斗士星矢》里的冰河,我五岁时的挚爱。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德国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

同时期,郎世宁正在红墙金瓦下教授中国画师如何用透视明暗描摹三维的客观世界。

1.浪漫主义的态度
关于浪漫主义,简练而片面的概括来说就是:“浪漫主义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态度”。
这种态度实在太有态度,不太容易理解。那我们就来举个栗子。比如,当年如果有人指着杜尚的《泉》讽刺道,“矮油,这年头,摆个小便池出来也是新风格咯?”杜尚就会(翻着白眼)说,“No no no,我追求的不是风格,而是一种态度”。

再举一个更加当代的栗子,如果有人评论山本耀司的性冷淡风格设计说,“矮油,这年头,几块白布缝起来也是新风格咯?” 设计师就会(翻着白眼)说,“No no no,我追求的不是风格,而是一种态度”。

说到这里,你大概可以明白,浪漫主义其实是对西方世界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追求绝对理性的一种颠覆。因此浪漫主义艺术家主张抛弃逻辑和表现个体的天赋。
所以,弗里德里希虽然长得一脸正气,但其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叛逆boy。
这个叛逆boy最经典的一句话是“为了用精神之眼看到你的画作,请闭上你的生理之眼。然后把你在你的暗夜中看到的带到光明中来,从外部到内部,这样的作品才能感染他人。”
2.浪漫的当代艺术
用精神之眼观看,从内部到外部表达――这让你想到了哪些艺术家的作品?
把时间向前推两个世纪,让我们尝试接近当代艺术史上的大师。他们风格各异:有的田园牧歌,有的痛苦绝望,有的神经兮兮,有的歇斯底里。但是,当你闭上生理之眼而用精神之眼来观摩他们的作品时,就很容易的发现,他们都是在描摹他们丰富的内在世界 ――一个不被三维的客观世界所左右的内在世界。因此在他们的作品里透视法不再重要,理性不再是创作的最高准则和最终源泉――内心才是。




3.浪漫的文人画
我们在浪漫主义中已经可以窥见现代艺术的端倪,这是一种抛弃形式,对纯粹表达的期望和尝试。而这种种想要摆脱形式束缚、表达自我的追求,有没有带领一些中国画飘入你的头脑?
讲到中国画,你会首先想到细致入微的《清明上河图》和大青大绿的《千里江山图》,还是那些不着色彩、用线勾勒、大片留白,几乎是性冷淡风格鼻祖的文人画?承蒙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影响,说到中国画我们大概最直接的反应是梅兰竹菊,气节风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这些其实是文人画的特点,比如下面这几幅。



如果上面的图像有些陌生,那么我们来说扬州郑板桥的竹子:它体现了作者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风骨和气节,以及正直无私、虚心向上的高尚品质。此处适用所有小学阅读理解题目的标准答案 。郑板桥,画竹,旨在抒意。

4.浪漫的胡同
夜夜笙歌的歪果仁们占领了北平的胡同,他们热闹了市井街肆,却也时常惹恼大爷大妈。或者应该点倒过来,虽然他们时常惹恼大爷大妈,却也热闹了市井街肆。谁又知道这其中的逻辑是哪样的呢。
把目光转回的欧洲:当郎世宁用阿司匹林和川贝当归配置出了一副艺术良药,为中国的传统艺术注射了一针管极端的、中西艺术结合的玻尿酸,弗里德里希却似乎在德国发展出一种在西方绘画中少见的、带有中国文人画态度的绘画。
喝啤酒啃猪肘的时候,有个朋友发来几张图,“我这些天看到几幅画,很动人,很有点文人画的味道。




















手指在手机屏幕上翻来翻去几个回合,我把杯子里的那点啤酒喝完,往家走去。脑子里都是弗里德里希的《雾海里的漫游者》。

齐女画廊用小小的力量,为你打开艺术界的一个门缝。在这里,你能找到年轻原创艺术家的作品、有趣的美术史故事,还有我们画画课的消息。我们也会定期开展一起去美术馆看展的活动。请扫描这个二维码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