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为了爱情,世界上大部分人根本不需要婚姻。
在相亲这件事上,我没有体验,也基本上没有发言权。但是每次看到有人说优秀的女生更容易在相亲市场上剩下,我就想做第一个跳出来反驳的人。
支持“优秀即剩下”这个观点的人,基本上理由就这么几个:眼光太高,女强人不顾家,大龄,性格强势,没有匹配的对象。甚至会有人说:“那么拼干什么,那么优秀有什么用,最后不还得嫁人。年龄这么大,只能考虑二婚的吧。” 连朋友都跟我吐槽,家里平日不出现的亲戚在听说她还没对象之后,特别热情的把身高1米6,离异有孩,年逾40的保安大叔介绍给她:“老实巴交,会对你好的。”
相亲市场,对适龄的男男女女,已经有这么不友好了。
在我二十出头的年纪,也有过一段非常恐慌的时期。在整个社会鼓吹女人一到25岁就变成廉价品的时候,我开始为幻想到以后大家都结了婚而我行影单只再也没有人陪我撸串这种惨无人道的画面而无比焦虑。但是在我思考过以我和白幼痩家庭幸福美满这九个字完全不搭界的自身条件,即使在相亲市场上也匹配不到什么优质男性这一悲惨现实之后,而放弃了把自己随便托付给别人这件事。
我想要的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是我认为它会在这个宇宙里坚定存在的爱情。
肯定很多人觉得这句话笑死人了。这繁忙的人生里对很多人来说,根本容不下也等不起爱情。
婚姻对于部分人来说,存在的意义就是“完成的一项任务”、“家族传宗接代的使命”、“稳定工作后的下一阶段”、“孤独的人生需要搭伙过日子的伙伴”、“别人都交卷了我还一片空白的焦虑感”、“差不多了就这样吧的妥协”还有“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婚姻但是就稀里糊涂的结婚了而已。”大家在适龄的时候,主动(或者被强迫)的把各种说明事项罗列出来寻找最匹配的那个。
相亲文化也在这样的焦虑状态下从只是给很难认识异性朋友的人一些交流和认识的机会变成了强制配对和没有情感而言的物质交换大会。更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竟然慢慢觉得这好像没什么不好。
我不认为别人的牵线搭桥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没有人知道我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个体,甚至我们自己很多时候都不是很了解我们的灵魂。这个时候,我们不知道我们需要是什么样的爱情,更别提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婚姻了。
了解自己,了解爱情都需要时间。可是,我们却总是被剥夺了时间。
学生时代的时候不提倡早恋,大学时代会被教育恋爱干什么,不是一个地方迟早要分手,刚毕业就要求稳定的工作,还没体会过牵手接吻争吵心碎就被催着谈以婚姻为目标的恋爱,还不知道如何和自己相处和对方一起生活就要做好迎接下一代的准备。
总有人问时间都去哪了,时间啊,都在追“标准版人生”的时候消耗掉了。
而随着年龄的成长,现在的我反而不觉得我会为婚姻这件事担心了。
当学到了更多的东西,走过了更多的路,接触到了更多的人和更广阔的世界,你会发现自己是在慢慢的越变越好,认识的人也会越来越优秀。而当自己变成能够为自己人生负责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自己有了能够排除物质条件,单纯去享受爱情的自由,也有了去分享快乐的能力。也反而在这个时候,婚姻才是应该可以考虑的时候。
这世界根本不需要对单身的人太残酷的。相比未来漫长的婚姻生活,这看似短暂的单身时光才应该是享受一个人有趣生活的最佳方式,去和精彩的活动碰个面,去和好玩的人聊聊天,去做那些一辈子也许都没有勇气做的事。足够闪亮的人才不应该惧怕会不会有人顺着光来,毕竟做自己的光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张尼德普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我不会只做粉丝了,我要做我的艺术家。 (8人喜欢)
- 困住女性的永远不是年龄,也不是性别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