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柒环游中国56民族 / 内蒙古鄂伦春族
初听{勇敢的鄂伦春}这首欢快而童趣的歌时,心里便埋下一颗鄂伦春的小种子,咿呀咿呀等着它发芽。
骆柒环游中国56民族/内蒙古鄂伦春族
环游路线:内蒙古大杨树村-加格达奇-阿里河镇-鄂伦春博物馆-图书馆-库图尔其广场-乌力嫩
环游时间:2018年5月24日-5月28日
“高高的兴安岭 一片大森林 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 一呀一匹骏马 一呀一杆枪 獐狍野鹿满山满地 打呀么打不尽”
初听这首欢快而童趣的歌时,心里便埋下一颗鄂伦春的小种子,咿呀咿呀等着它发芽。 记得小时候课本里也还学过《美丽的小兴安岭》 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一片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走进了迷人的小兴安岭,悠悠的思绪就飘到天外,摘一朵天边的绿云彩。
大兴安岭的冬天
2014年的冬天,我曾走近过大兴安岭,从哈尔滨乘坐28小时的硬座抵达漠河站〜中国的北极村。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在零下30多度的地方白雪皑皑没过膝盖冷酷到皮肤干裂也丝毫没有影响变成雪地里的滚雪球,拿起滚烫的热水纵身一跃洒水成冰,相机定格住恰似佛光普照的画面。 而时隔四年后的今天重返故地却只为造访心目中的树中人。
兴安岭树中人———鄂伦春
世世代代游猎于兴安岭一带的一个古老的狩猎民族———鄂伦春族 “鄂伦春”的意思是打鹿人,深刻体现了它作为一个狩猎民族的独特文化。有“兴安岭树人”之美誉。是中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因此他们的衣食住行及歌舞等方面都显示了狩猎民族特点。使用的是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文字。
鄂伦春民族博物馆
无论去哪个民族造访,我们的首站都是选择当地的博物馆,原因其一是更系统更全面地先了解鄂伦春族的民族文化,历史变迁以及风土人情。原因其二自然是因为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此处难道不应该来个机智的掌声〜 鄂伦春民族博物馆位于阿里河镇中心地带,鄂伦春民族博物馆分为林海猎民、攫取经济、传统工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五个部分,以实物形式直观地展现了鄂伦春民族在定居前的生活模式及狩猎文化。
鄂伦春自治旗首府——阿里河
阿里河镇地处大兴安岭东南麓,位于阿里河下游与甘河交汇处的开阔河谷地带,是鄂伦春旗政府所在地。全镇总面积为4540平方公里,镇区面积为16平方公里,小小的阿里河,囊括了鄂伦春的整个传奇色彩,而我们也在这座恬静的小镇里足足待了三天。 除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阿里河镇附近有着许多美丽的风景。阿里河嘎仙洞森林公园就是其中璀璨明珠之一。
嘎仙洞森林公园
嘎仙洞是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嘎仙洞森林公园内的天然山洞。离地面25米,洞口向西南,略呈三角形,其地峰峦层叠,树木参天,松桦蔽日。洞内南北长90余米,东西宽约28米,幽暗深邃,石壁平整,别有洞天。 嘎仙”是锡箔语“部落、故乡”的意思,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之意。鲜卑族是中国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而嘎仙洞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拓跋鲜卑的发祥地,洞内堆积有较丰富的文化层,对于研究拓跋鲜卑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而刚好我对拓跋鲜卑历史的一直存在诸多疑惑,很想弄清楚消失的鲜卑人哪去了(有关鲜卑族的发文后续再补,今天主要讲鄂伦春〜)
库图尔其广场的撮罗子
位于阿里河镇西北5公里处有一处名为库图尔其的广场,库图尔其是鄂伦春语,意为“有福气、吉祥的地方”,门楼的样式和建筑风格上既有东欧巴比伦式相对称的城堡风格,又有长城箭楼的造型,是鄂伦春旗篝火节永久性场地,篝火节开幕式,彪悍的鄂伦春汉子们纵马飞驰在广场上,大家围坐在篝火前唱歌跳舞,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那场面让人叹为观止。 广场左侧直行约200米处可看见一个个圆锥形状的房子,无知地我还大声欢呼蒙古包,被啪啪啪打脸后才得知这圆锥房在鄂伦春称之为撮罗子,又称"仙人柱"或"撮罗昂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