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与信托—浅析现代社会矛盾的两种出口
扯淡与信托
扯淡的定义:
信息廉价,人多口杂。为降低混乱,提高效率,需要分门别类。就题中所指“扯淡”的定义,先于以下两个类比:
称述或证明:主动地阐述真理和事实(turth and fact)。
如:在十进制条件下,1+1=2;今天下雨了,所以运动会顺延。
欺骗:对所知的真相和事实(turth and fact)主动规避,同时诱导他人相信假象。
如:分手前一方会对另一方说:“其实你是个很不错的男/女孩子,只是我们不适合,相信以后你一定会找到真爱,我祝福你。”
这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承认真相和事实(turth and fact)的存在,比如,加法的不可争辩,下雨无法举办运动会的常识,她心里很清楚自己不喜欢他等等。不同的是对待真相和事实的手段,走近还是绕开。
但“扯淡”的特殊性在于它不在乎真相和事实的存在与否,更会不严肃的讨论所不了解的东西。在此下个粗糙的定义。
扯淡:无视真理和事实存在与否的不严肃地表述。它的高级阶段是诡辩。
现代公民的矛盾
社会发展的历史是技术不断进步,社会分工不断升级的过程。
翻阅经典,我们发现无论是柏拉图的《理想国》还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都对最有政体的规模做过讨论,结果是5000到10000人左右。
这个看似迷你的理想社会可以很好地反映了古代希腊简单的生活现实和参与公共生活的需要。
雅典城邦里只有一两种匠人,奴隶维持着粮食的供给,战时的将军有临时的绝对话语权。其余所有职位不是所有公民都有义务参加(战时参军)就是靠抓阄决定(500人公民大会),本质上是人人参与的。
行政司法系统等等就是在这些没有特别技能的公民手中运转,而且雅典帝国繁荣了约半个世纪。而现在的社会分门别类,不再有这种实验的可能。
以上是古代社会的极端举例,但显而易见的是,为了在现代社会立足,掌握一门专精的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由于社会大机器间的联系密切,一个环节的效率高低又受其他部件的很大影响。故现代公民又有强烈的评价别的领域的诉求。
产生两种趋势:
一、为了生存,需要专精于一个点。知识面越来越窄。
二、为了生活,又需要了解一个面。知道面越来学宽。
由于个人精力有限,两种趋势必定会产生矛盾。
出口
有二:
一、扯淡。在不熟悉的领域不严肃的发表见解。不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但绝对过瘾。正如我们在不同的报刊社论和《新闻1+1》之类的栏目内所见。
二、信托。委托代理人处理专门事物。如律师处理法律事物;理财规划师处理投资决策;健身教练处理肚子上的赘肉等等。
从这种意义上讲,信托关系的维持可以很好的抑制扯淡的蔓延,起到降低噪音、去伪存真的作用。
附注:
一
接上文定义,称述或证明,即主动地阐述真理和事实(turth and fact)。
关于真理,但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终极真理目前看来都是只能接近而无法真正揭示的。如物理中可以调和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终极统一没有完成,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曲线没有定论。
关于事实,不同人自然有不同的认识,也没有统一答案。
所以,我们即使是在严肃地称述事实,也会给某些意见相左的人留下扯淡的影响。而且严格的说,每个自认为论证真理的过程也多多少少有扯淡的成分。
认识到这一点改变不了这个被验证无数次的现象,只能让人更宽容。但能实现这一点也足够。
二
无论是“称述或证明”与“称述或证明”间出现分歧,还是“扯淡”与“称述或证明”出现分歧,我们都把之后的处理过程称作“讨论”或“争辩”。
所以,接下来若就本文有讨论、争辩出现,我不敢肯定我们究竟站在“称述或证明”或是“扯淡”。
I30714017
2010.4.14
![]() |
扯淡的定义:
信息廉价,人多口杂。为降低混乱,提高效率,需要分门别类。就题中所指“扯淡”的定义,先于以下两个类比:
称述或证明:主动地阐述真理和事实(turth and fact)。
如:在十进制条件下,1+1=2;今天下雨了,所以运动会顺延。
欺骗:对所知的真相和事实(turth and fact)主动规避,同时诱导他人相信假象。
如:分手前一方会对另一方说:“其实你是个很不错的男/女孩子,只是我们不适合,相信以后你一定会找到真爱,我祝福你。”
这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承认真相和事实(turth and fact)的存在,比如,加法的不可争辩,下雨无法举办运动会的常识,她心里很清楚自己不喜欢他等等。不同的是对待真相和事实的手段,走近还是绕开。
但“扯淡”的特殊性在于它不在乎真相和事实的存在与否,更会不严肃的讨论所不了解的东西。在此下个粗糙的定义。
扯淡:无视真理和事实存在与否的不严肃地表述。它的高级阶段是诡辩。
现代公民的矛盾
社会发展的历史是技术不断进步,社会分工不断升级的过程。
翻阅经典,我们发现无论是柏拉图的《理想国》还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都对最有政体的规模做过讨论,结果是5000到10000人左右。
这个看似迷你的理想社会可以很好地反映了古代希腊简单的生活现实和参与公共生活的需要。
雅典城邦里只有一两种匠人,奴隶维持着粮食的供给,战时的将军有临时的绝对话语权。其余所有职位不是所有公民都有义务参加(战时参军)就是靠抓阄决定(500人公民大会),本质上是人人参与的。
行政司法系统等等就是在这些没有特别技能的公民手中运转,而且雅典帝国繁荣了约半个世纪。而现在的社会分门别类,不再有这种实验的可能。
以上是古代社会的极端举例,但显而易见的是,为了在现代社会立足,掌握一门专精的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由于社会大机器间的联系密切,一个环节的效率高低又受其他部件的很大影响。故现代公民又有强烈的评价别的领域的诉求。
产生两种趋势:
一、为了生存,需要专精于一个点。知识面越来越窄。
二、为了生活,又需要了解一个面。知道面越来学宽。
由于个人精力有限,两种趋势必定会产生矛盾。
出口
有二:
一、扯淡。在不熟悉的领域不严肃的发表见解。不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但绝对过瘾。正如我们在不同的报刊社论和《新闻1+1》之类的栏目内所见。
二、信托。委托代理人处理专门事物。如律师处理法律事物;理财规划师处理投资决策;健身教练处理肚子上的赘肉等等。
从这种意义上讲,信托关系的维持可以很好的抑制扯淡的蔓延,起到降低噪音、去伪存真的作用。
附注:
一
接上文定义,称述或证明,即主动地阐述真理和事实(turth and fact)。
关于真理,但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终极真理目前看来都是只能接近而无法真正揭示的。如物理中可以调和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终极统一没有完成,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曲线没有定论。
关于事实,不同人自然有不同的认识,也没有统一答案。
所以,我们即使是在严肃地称述事实,也会给某些意见相左的人留下扯淡的影响。而且严格的说,每个自认为论证真理的过程也多多少少有扯淡的成分。
认识到这一点改变不了这个被验证无数次的现象,只能让人更宽容。但能实现这一点也足够。
二
无论是“称述或证明”与“称述或证明”间出现分歧,还是“扯淡”与“称述或证明”出现分歧,我们都把之后的处理过程称作“讨论”或“争辩”。
所以,接下来若就本文有讨论、争辩出现,我不敢肯定我们究竟站在“称述或证明”或是“扯淡”。
I30714017
20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