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导读齐泽克》:齐泽克的影响者(二)
文:老垓蕤 (虽并非完全原创,但至少在梳理者)
(黑体字部分来自于原书稿)
由于群成员普遍缺少哲学训练的背景,本周我特邀请了远赴德国学习古典哲学的@walt,而他的带来确实给我们的阅读活动带入了新的活(qiang)力(po),厚厚。
黑格尔的哲学影响了齐泽克所实践的思想类型或方法,马克思的作品提供了齐泽克著作背后的动机或原因,拉康的精神分析提供了齐泽克用来应对其分析对象的术语和概念框架。 黑体字是原文对齐泽克三大主要思想来源的引述,老实说,我对这个概述有种后天生成的厌恶感,眼睛会自动跳行,黑体字也挽回不了注意力。直接分头描述吧!
黑格尔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 —1831)是 一位德国哲学家,他的著作,代表了德国唯心主义传统的巅峰。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试图用关于世界的观念来审视世界,而不是把世界分析为一个事物或一系列事物。一般来说,唯心主义哲学家倾向于认为,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物质世界,并不独立于心灵所持有的关于它们的观念而存在。他们相信意识是现实的基础。黑格尔对这一思想方式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个体的观念可以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绝对观念。
这里科普一下绝对理念:
绝对理念亦译“绝对观念”。德国黑格尔用语。作为世界内在本质的“绝对精神”逻辑学阶段的整个概念体系发展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概念。它是整个阶段一切逻辑概念的总结,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有机“全体”。绝对理念最真实的本质就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作为客体即“理念自身”,是以思想或内容;作为主体即“概念的纯形式”则是对它自身这个内容(包含着一切规定在内的理念)的认识。其特点是具体的普遍性,是最丰富最具体的概念。在绝对理念中,一切对立和矛盾都达到统一,因而一切发展也都停止,至此,绝对精神“外化”为自然界。(百度百科)(由虹提供)
这里的“对立和矛盾达到了统一”、“发展停止”、“外化的自然界”等等观点,walt在后面的讨论中仍延续了这样的语境。
为了抵达这样一个让一种对整体的理解得以可能的状态,黑格尔发展了辩证思想的概念,改造了这个从早期希腊哲学家那里得来的概念。人们通常用一个三步的过程来看待黑格尔的辩证法 。 你从一个命题或一个观念开始,接着你用那个观念的反题或限制条件来进行反驳,最后你在一个综合或一个更大的、更具包容性的观念中把两者结合起来。【虹:正题、反题、合题】 例如, “所有的电影都是好的”。而接着提出的反题是“《泰坦尼克号》其实是一部相当糟糕的电影”。然后,综合会是“绝大多数电影是好的”。这个综合会变成你的新命题,并且,这样的过程会一再地开始,直到你发现问题的全部真理——或整体——会是“只有一些电影是好的”。
@walt师对举例中的正反合提出强烈质疑,因为看起来正题与反题是分离的,毫无关系的。为此,特别贴出齐泽克丨如何不误读拉康的性差公式 中黑体字的一段:

我来做一个简述,性别公式的上半部分存在着明显的矛盾,男性一方的逻辑是:1.所有的男性都被阉割;2.存在着一个男性不受阉割;女性一方的逻辑是:1.不存在不受阉割的女性;2.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接受阉割。 这种情况里的1和2可以被称作是正题和反题的关系,如果我们去看公式,它们都是对同一个x的截然相反地论述。而《齐泽克导读》一文中的电影和泰坦尼克号则显然不是同一种东西的(所谓)矛盾。
然而,齐泽克对黑格尔的理解不是这个,诚然也不是我到现在为止所写的东西,在齐泽克对黑格尔的阅读中,辩证法并不产生一种调和或一种综合的视点,而是,用他的话说,承认“矛盾(是)一切同一性*的内在条件”。齐泽克想说的是,某一事物的观念总是被一个矛盾所瓦解,而为了让观念首先存在着,这样的矛盾又是必要的。用一句著名的话说,存在着,并且必定总存在着,一个证明规则的例外。 而齐泽克惯常使用的方式不是黑格尔式的各题,而更像是拉康性别公式里的直接提现同一内容的两个矛盾性的话语。这有点像罗素悖论中,理发师给全村所有的男性理发,但他给不了自己理发。
因为论断的真理恰恰是在这个矛盾当中。【云兰:听起来有点象中国文化里的“中庸”】在齐泽克看来,真理总要在矛盾而非差异的平稳抹除中被人找到。【答:非中庸】这就是可被称为矛盾修辞*(oxymoronic)的思想风格。一个矛盾修辞只是一个利用矛盾概念的措辞,例如“干雨”(dry rain ),“寒烧”(cold fever),或者,臭名昭著的“军事情报”*(military intelligence )。这样的路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齐泽克著作中许多构成了诱人标题的令人惊讶的论述,例如,正如我们会在后面看到的,虚拟现实比现实本身更加真实,基督教传统应当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珍爱,或者,对女权主义而言,德国哲学家奥托• 魏宁格的臭名昭著的厌女主义作品被证明是比绝大多数的女权主义者更富教益的。
@walt师对本章的黑格尔的部分相当不满,认为表述得相当奇怪,没有一点是说对了。这种感觉我一点也不陌生,尤其是各种场合听人讲拉康的时候,就总是啪啪啪的打着谁的脸。用早几十年的老话说是,一村一个毛爷爷。 不必强求。
马克思
由于齐泽克对马克思的使用根本原因是在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文中观点)。也就是说,齐泽克把马克思的作品视为对一种批评理论来使用。所以,这里对马克思理论介绍得并不充分。 在马克思主义的传统中,意识形态有很多的定义。其核心在于,意识形态只是一种关于事物的错误的思想方式。例如,虽然我以为广告是真实的微型纪录片,但你可以在这里合理地指出我思想中的错误并表明它们其实是各个公司用来操控我的欲望的一种方式,它改变了我的购买习惯并说服我选择它们的产品。这里对意识形态 Ideology 的使用和@walt 师对此的解释, 使我突然发现,原来在对这个词的使用上是含有贬义的。这让我想起以前哪里看过一句,台湾歌手陈升评价擅长走调的“艺术家”左小祖咒“唱的不是歌,唱的是意识形态”,现在想来,这里是褒义还是贬义呢?
所谓的意识形态是我们解释事实的方式 。
没有一种可以接受的意识形态理论,他们就无法确切地解释,上层建筑,直白地说,如何确保经济基础的永恒——齐泽克作出了他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最显著的贡献。 通过把意识形态宽泛地定义为个体理解其与社会之关系的方式——但在理解个体运作的方式上——个体的直觉和心理的进程是意识形态赖以运行的材料——由此引入拉康。
实际上,由于拉康理论对人的欲望的持续关注,他甚至创造出 资本主义辞说(话语)这样的说法,来表明人的欲望被物化被异化的状态。对此的理解,拉康和马克思是相当一致的,而齐泽克所采取的方式也和拉康惯用的方式一致,即拿他人的概念来注入自己的理解,这当然不是重点,重点是使用这样一种方法,就可以把对社会组织形式的批评拉入到了人和社会的角度来对待。
就此,我们进入到精神分析家拉康的领域。
老垓蕤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面对即将去世的来访,分析师能做什么 (7人喜欢)
- 阿尔瓦雷斯的一个临床片断 (2人喜欢)
- 厌食—贪食症:临床、逻辑与治疗 (7人喜欢)
- 克里斯蒂娃:言语的生与死(抑郁与忧郁) (2人喜欢)
- 父之名or父之姓?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