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
我17岁那年,曾经写过一个男人的故事。
他叫卡特,一个职业摄影师,在他40岁那年从绝望的婚姻中解脱出来,驾驶一辆老式卡车,带着一只名叫“海狮”的金毛开始他全新的冒险。他驶进色泽瑰丽的沙漠,在极寒的夜晚,他点燃篝火,身躯陷进粗糙的沙砾,在旷野里有最美丽的星夜,他望向最明亮的金星,想象着当年梵高是以怎样的凝视才勾勒出的绚烂迷幻。 他在车内听着音乐,不知疲倦地,没有目的地疾驰在一条又一条的公路上,最后在黎明时分拐入813国道,驶进一个海滨小镇。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水汽,他太过疲惫,在旅馆酣睡一场已是傍晚,恰巧目睹海滨落日,房间里播放着巴赫柔板,一切美妙至极,他举起了相机。 他在月凉如水的夜里走进镇里的小酒馆,结识了优雅性感的老板娘,他们谈论艺术,诗歌和他各处行走的见闻,相逢恨晚,畅谈至深夜。聚会散场之时,她赠他卡片。是叶芝的诗:“...对生活,对死亡,投上冷冷的一眼,骑士呵,向前!” 晨曦已至,他步履不停。
写这个故事的缘由是当年校报向我约稿,我不知从哪听说的这个名字,便借用为标题就构思出这个故事,算是人生里写过的第一篇微型小说。当时占了整整两个版面。现在看来,过于幼稚,这不过是我理想中的浪漫主义作祟罢了,虽然这样的浪漫主义在我身上一直如影随形。
而直到今天,我才拜读了真正的《步履不停》。著名导演是枝裕和的文字一如他的电影镜头,刻画生活里平实细腻的片段,不刻意,却直抵人心。
讲的也不是什么大事,无非是一次家庭聚会,大家聚在一起祭奠家中早逝的长子,母亲做了天妇罗,炸玉米和寿司,絮絮叨叨地和大家讲话,有时候还是尖酸刻薄。父亲还是那副严肃的样子,端着不肯放下架子。聚会之后,父亲母亲送他们坐上回家的大巴,一切只是稀疏平常。
然而,这样平常的相聚却已经是最后一次了,父亲母亲在三年内相继去世。
“人生,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那就是我失去父亲还有母亲之后,我最真实的感受。”
“失去了父亲和母亲之后,我就再也不是某个人的儿子了。取而代之——虽然这么说有点奇怪——我有了一个女儿。说实话,这并没能消解我对父母抱有的种种悔恨,或是填满我心中的空虚,没有那么好的事。失去的终究还是失去了。只是,当我有了两个小孩,就不得不考驾照、买车。如此看来,种种事情也许只是换了一个形式,换了对象,但还是会不断地重复下去。那并不是快乐或悲伤这种易于理解的感情。也正因为它是如此难以理解,所以我才觉得它说不定与人生这东西十分相近。”
用细碎之物写尽人生,正如他对自己的女儿所说:"世界如此精彩,日常生活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他的作品里总有死亡,正如他所说:“人生的一半时间,都是一边怀念着去世的人,一边活下去。” 人生如此,步履匆匆,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