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娃
说说常见的管娃方式。 先说管的。管孩子,事无巨细,样样管,样样松。仿佛在孩子耳旁扯了一只土电话一般,电话这头是孩子,另一头是妈妈。 被管的孩子仿佛是笼中鸟,缸中鱼,总想着自由。这份憧憬在父母这里满足不到,会寻找其他方式,比如朋友或同学间是最常见的。学校中遇到这样的孩子,往往是班级中的刺儿头,啥都落不下ta,每次捣乱都有ta一份。ta与老师的关系重复着ta与母亲的关系。管我不行,我不让你管的模式在学生与老师之间重复。 管的过多的孩子的背后仿佛有一只如来佛掌,这手掌长在了孩子的心里,根深蒂固。即使远离了母亲的手,也一样会寻求有着母亲一样管控力的人作为依附。因为被管的过多的孩子已经失去了对外界的辨识能力。被管的孩子长大之后活的仍然像个小孩,与恋人的关系更像是父子或母子,ta肯定做亲子关系中的孩子。没了辨识能力的同时也没了责任承担能力。 被管过度的孩子的头脑一直是长辈支配着,别人让干啥就干啥。以后的路上也许会被别人当枪使,ta那种单纯的呆萌纯的眼睛只会像阿Q一般。 再说说不被管的孩子。不被管的孩子总想找一份关爱,认为没人管我,我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但是比较被管过度的孩子,不被管的孩子对外界是有辨识能力,有责任承担能力的。因为成长的自由,自己的头脑也很自由。 不被管的孩子大都生活在父母工作很忙,或者多子女家庭。或者两者兼备。不被管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如何做饭照顾自己等等的生活能力,这也促成了不被管的孩子的成长。与其做个孩子,不被管的孩子总是做着家中长辈们该做的角色。事事无靠,事事靠自己。 不被管的孩子最怕受点别人关爱就一味地付出,洗衣做饭同居样样行。最怕的是女孩如此,所以有女儿的父母在恋爱之前多给孩子关爱和接纳。男孩的父母在恋爱之前告诉孩子不要伤害他人,努力承担起该有的责任。 最适当的教育不是啥都管或啥也不管。人最容易被叫爸妈,却在用一生去学着如何做父母。一个人成长经历无数次考试,升中学,中考;升大学,高考;上马路之前,驾考等等。唯独成为人父人母无需参加考试,所以不知咋管。管比官还多个竹字头。需要用竹子的韧性去教育子女。孩子有难处了,主动问问,看看帮着分析啥事,有啥解决方法,这个有效期是18年,之后需要他们自己飞向蔚蓝天空,展翅翱翔。给孩子以适当自由,放学之后给予孩子时间的空闲和空间的间隙。当生活慢一点,头脑中会有更多的思考。而不是啥都听别人的,又或者别人的一句爱你,就被那种话语给冲昏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