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为谁活着?
你在
为谁活着?
厚朴心理
HOPE PSYCH
这是 第193篇 分享
1
下班路上,听到一位家长这样对孩子说:“这次期末,你只要给我考进前30,暑假就给你买个新手机。”
给谁?这话听着挺别扭…
想起不久前一位母亲抱怨:“我家娃不知道操心,没有主动性,心思好像就不在学习上。”
学习这件事,原本是为了自己增长知识,获得生存能力,可似乎在不少孩子心里,却是为了完成父母的要求,或是获得其它的奖励。
逃学,也成了对付家长的工具。
2
为谁而玩耍
我们真的在选择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的家门前嬉戏喧闹,叫声震天,令喜静的老人难以忍受。
但他并没有提出抗议,而是走出门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并对他们说:“谢谢你们让这里变得如此热闹,我想用这些钱表示感谢。”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一如既往地来了。老人这一次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孩子们想,15美分也还可以吧,仍然高兴地走了。
结果,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他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孩子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孩子们从一开始的只是为了开心才玩,变成了为得到老人的钱玩,这就是人的内部动机向外部动机的转化,而一旦外部动机消失,人就丧失了继续行动的动力。
原本世界在自己手里
是什么时候送了出去
3
读书是给家长读的;
工作是给领导看的;
结婚生孩子是亲戚朋友催的;
接下来,为人父母,放弃自己的兴趣和追求都是为了孩子…
一个人从出生起,原本拥有无数的可能性,却逐渐被培养成把主动权交给别人,选择和努力都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
这样看似无私,其实是连承担责任的义务也一同交了出去。当内部动机全都转换为外部动机,一旦遇到挫折,愤怒也是向外的。
我们会埋怨自己过得不好都是因为对方,会因自己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回报而受挫或愤愤不平。
如果这么多年,你都习惯于为他人而活,那么快乐与满足感便也只能来自于对方。
就像那些在老人门口嬉闹的孩子们一样,最后已经忘记了玩耍本来的快乐。
最后,分享一首泰戈尔的诗
《愿你触摸真实的自己》
你靠什么谋生,
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
你渴望什么,
你是否有勇气追逐心中的渴望。
你面临怎样的挑战、困难,
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
你是怨声载道,
还是视它为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你的年龄,
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
你是否愿意冒险,
哪怕看起来像傻瓜的危险。
为了爱,为了梦想,
为了生命的奇遇。
什么星球跟你的月亮平行,
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
你是否看到你忧伤的核心;
生命的背叛,
是敞开了你的心,
还是令你变得枯萎、害怕更多的伤痛。
你跟我说的是否真诚,
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
你是否能对自己真诚,
哪怕这样会让别人失望。
你跟谁在一起,
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
你是否能跟自己在一起。
你是否真的喜欢做自己的伴侣,
在任意空虚的时刻里。
你有怎样的过去,
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
你是怎样活在每一个当下。
你有什么成就、地位、家庭背景,
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
当所有的一切都消逝时,
是什么在你的内心,支撑着你。
愿我看到真实的你。
愿你触摸到真实的自己。
·END·
“触摸真实的自己”心理小组
正在豆瓣同城活动招募中
欢迎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