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双城记
“远方的人请问你来自哪里 你可曾听说过她的美丽 她带着我的心托付给流云 多年以前播撒在养我的土地...”
现在躺在乌市停泊青旅柔软的床上,下午就要离开新疆了,所以抓紧时间记录一下。翻涌出强烈的想写东西的情绪同样出现在伊宁到喀什的火车和喀什回乌市的火车上。前者没写是因为和热情的民族乘务员聊天,还有被出伊宁壮丽的山川,草原所震撼,脑袋像调慢了速度的拨浪鼓,不愿错过一个瞬间的风景。后者没写的原因是刚上车便遇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孩和一个哈族兄弟,让我在离开喀什后再一次感受到了新疆的淳朴和热情。
1.伊犁印象
在从乌市赶往伊宁的火车上,对面的大哥是山西老乡,坐他旁边的大叔才从山西战友聚会回来,隔着过道的姐姐是在伊犁长大的运城人,她边上的姐姐在济南生活过几年,而我又是从济南出发开始的毕业旅行。所以在最开始的半个小时中,话题都集中到了我身上,大家对我一个人在这个时候来伊犁比较感兴趣,留了电话或微信,给出我最全面的介绍和建议。
九点半太阳下山,十点半到伊宁。战友聚会的大叔给我带了七八公里到了青旅楼下,大叔是退役校官,记得在火车上聊天时他说,他们的战友情一般人是理解不了的,因为边防一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哪一次巡逻你生病了战友替你去,便可能是阴阳两隔。或者在紧张时期在雪地匍匐,一趴就是一夜。大叔说起这些的时候表情平静,目光深远,也许想起来一些往事。大叔还说,在新疆的公路上,只要见到有车坏在路边,过往的车辆都会停下来问问,能帮的帮个忙。到站后,大叔让接他的朋友给我带到了住的地方。
大家都说现在不是来伊犁的最美季节,草原,薰衣草没到季节,杏花桃花已经凋谢,但我所看到和经历的已经让我很震撼了。对伊宁的第一印象就是空气好,空气湿润,感觉氧含量很高。在伊犁青旅没拼到人,于是决定一个人坐大巴再走路去赛里木湖,回来就搭车。可是在汽车站碰到了司机在拼人去赛湖,价格实惠,于是去霍尔果斯接上两个去那里办税的北京姐姐,就出发去赛湖了。

这边高速路修的很好,去程海拔一直在爬升,窗外的景观也经历了从低海拔的草原杏花到高海拔的雪山和松树。赛湖原来属于伊犁,现在划归到博乐,去年才开始收费,被称作是“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之后和青旅的伙伴聊过喀纳斯,赛湖和纳木错的区别,得出赛湖的优点是草原紧挨着湖泊,在六七月份草原绿了,野花长出来了,那会蓝天蓝湖,映着草原雪山小花,美的让人眩晕。虽然没赶上最好的季节,但所看到的赛湖之美也远超出我的语言能力。云倒映在湖里,让我想到了《绿毛水怪》里“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我们围着湖在云朵间穿梭,雄鹰在车上方滑翔,不远的地方有天鹅在歌唱,远处的云朵和雪山连成一片,美好的让人窒息。


另外,因为整个伊犁河谷是由一个干流河谷(伊犁河河谷),三个支流河谷(喀什河河谷,巩乃斯河谷和特克斯河谷)组成。三个支流分别对应的是唐布拉草原,那拉提草原,昭苏、喀拉峻草原,那拉提草原游客去的最多,而昭苏草原的特点是油菜花和天马牧场。下次一定要去看看。
从赛湖和图卡沙漠回来7点多,吃了份抓饭我就跑到了七彩公园准备到伊犁河看日落。




十分不巧最后没能在桥上看到日落,但运气好的是又一次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热情,我在公园问游玩的一家人哪里可以打到车,大哥给我指了方向,我便背着包朝前走,没走三分钟,大哥开着车带着家人孩子把车停我身边说,捎你一程。现在想起来还很感动,新疆人真棒!
第二天青旅老板远程建议我去汉人街逛一逛,可是第二天狂风大雨(幸好前一天去了赛湖)就没去,老板推荐的烤包子店也没开门,我买了些馕,吃了几个薄皮包子就去了伊宁博物馆。陈列略简单,就记得西域的铁器文明好像要比内地早。


逛完博物馆回到了青旅,这时收到通知要交论文相关的一些材料,很着急。于是在离学校3500多公里的地方,在狂风暴雨的伊宁,找了一家温暖的网吧,周围都是啪嗒啪嗒吃鸡的声音,我用着曲面的显示器和七彩闪闪的鼠标键盘写材料,这种旅游体验好棒。
总结一下,伊宁塞外江南的美誉绝非浪得虚名,交通发达,物价略高,气候温润,风景醉人,景点也多。
2.老城喀什
火车驶过乌市后一直在穿越一座座雪山,不知道从哪个隧道出来后,窗外突然就变成了荒凉的戈壁,这是内地人印象中的新疆,这是刀郎歌词里苍凉辽阔的戈壁,这里记载着十二木卡姆的雄壮和悲伤。一觉起来已经到了阿克苏,窗沿上积了一层细沙。从伊宁到喀什火车距离有2400多公里,差不多是北京到上海的往返了,火车线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边一直南下,直到喀什。说实话,上火车之前我对这段行程有一些担心,担心对南疆感兴趣的人不多搭不到伴,担心所谓局势。甚至见到民族朋友都有些紧张。等到了喀什就会发现是自己多虑了。
路上一直听刀郎和痛仰,远方的人和自由吧电台这两首循环的最多。我觉得把这次旅程当做一部电影的话,“自由吧电台”这首歌做背景音乐最合适不过了,一个人在车厢里看窗外的样子,应该很酷。
“别告诉我生命该怎样如何去充满意义
安心工作,或者不再起疑惑”

在喀什的行程是这样的,第一天中午在喀什老城青旅住下后在老城里溜了一圈,去了艾提乃尔清真寺和高台民居,之后又去了喀什的百年老茶馆,晚上去了老城的夜市。第二天去了喀什博物馆,国际大巴扎,然后又回茶馆听歌,聊天,发呆。第三天去了城外的牛羊大巴扎然后坐火车回乌市。在喀什的每个夜晚都在青旅和伙伴聊天,喝乌苏,不得不说老城的青旅氛围真是好,办理入住后看到小院里一面墙的乌苏空酒瓶,从那时起我可能就爱上了它,让我想起来15年做义工的那段时光。这几天的体验主要集中在青旅和茶馆。
先说青旅,跟我前后脚入住的是一个日本小伙,从吐鲁番过来,再上一站就是从东京到上海。小伙计划一个人从喀什去塔什库尔干,然后从红其拉甫出境去中亚几个斯坦玩一遍。挺酷挺悠闲。闲的时候教他下中国象棋,后来发现除了“車”(我用的car)和“炮”(用的bomb)以外,我的翻译还算准确,最后他还赢了。晚上在喀什的星空下,我俩喝着乌苏,聊东北亚,聊他所知道的中国历史和我知道的日本文化,他说不喜欢安倍,我说但他还是这些年任期最长的首相,他说中国的科技太发达了,我说科技不止是互联网科技,还应该包括物理生物高端设备制造,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遇到表达不清的就用汉字,虽然口音总被青旅的义工吐槽,但基本能相互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于是第二天去茶馆就带上了他。除他以外,青旅有几个常住的老外,有个神秘的白俄大叔在这里住了好几年,现在已经能看维语的小说了,喜欢和民族朋友聊天,会汉语但是不喜欢和汉族聊,每年就东正教圣诞节才回家几天。还有很多很有趣的朋友,辞职的请假的或者单纯闲逛的,对未知充满着兴趣。比如说刚到青旅的时候听说前段时间有个小伙从伦敦骑过来,终点在北京,而当我回到乌市在青旅聊天时,又听到他们在吐鲁番和这个大神打麻将的消息。
老茶馆最开始是我一个人去的,点了壶最便宜的茯茶,和一帮维族大叔在茶馆的阳台上拼桌,大叔们沾着茶水吃馕,抽烟聊天,我坐在中间,保持着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虽然微笑总能换回微笑,但我很快出了一脑门的汗。强哥见到我尴尬的样子就坐过来了,他是茶馆的常客,待得时间久,和这些大叔都很熟。坐下来他就给我讲,你看这个大叔像不像李宗仁?那个抽烟的像不像白崇禧?弹琴的那个像不像戴季陶?还有楼下,那个卖冰淇淋的大叔,看他的胡子,坐那的气势,像不像袁世凯?我一下就乐了。因为他很会抓人相貌的特点,还熟悉民国史,把历史人物和这些大叔的特点匹配的十分完美。他说别看这小小的茶馆,云集了一票大人物呢!以后你还能看到“戴笠”,“林彪”,还有个戴小圆眼镜的“阎锡山”。大叔们也笑了,接了句话说,“戴笠”给蝴蝶处理事情去了。这就是茶馆故事的起点。下面就用照片讲故事吧。

这张照片是一个北京的哥们拍的,拍的就是上面说的“林彪”大叔,我觉得神似的地方在眉毛。他常年穿着一身绿军装,强哥告诉我,大叔父母给他留了一套房子,可以在老城改造的时候分得一套房子,但是大叔把机会留给了别人,政府给他安排了一个小屋子作住处,安排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大叔没有结婚,没有子女,把所有的好都给了来这里的游客。强哥说了一件事,一个游客走的时候正巧遇到大叔,大叔拦住他,去商店买了两包饼干对他说,你要常回来。他的思想还留在那个年代,淳朴又简单。
后来我和大叔聊天,大叔说他当过空军,是塔吉克族,强哥告我他已经有些糊涂了,把念念不忘的想法当做了现实。大叔下班后点了壶茶,泡着硬邦邦的半个馕作晚餐,还不忘跟我们分享。他对日本小伙说,欢迎来中国,欢迎来喀什,只要是朋友,我们都欢迎。走的时候又在茶馆楼下的十字路口遇到了大叔,大叔从他的三轮车上下来,对我敬了一个礼,然后用力的握手说,要常来。

和强哥聊天的时候他给我讲了很多故事,说很多人走到这就不再往下走了,比如说老城青旅的老板,比如说在这里开店的台湾姑娘,第一天我心里还很怀疑,这里的自然条件又不像大理,人们怎么会留在这里?但后来我明白了,这里人与人的关系,别说北上广,甚至内地的小城或是小镇也没有这里的简单,喀什老城遍地的小萌娃不用担心被坏人拐卖,也不用担心汽车,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在街道无忧无虑的奔跑,放风筝。大人们见面隔着老远就会伸出手,握住之后用力的摇摆,拍后背,真挚又朴实。千年之前的疏勒古城大概也是这样吧。在喀什我和各地的游客,当地小老板,出租司机还有茶馆的大叔们都聊过天,从牛羊巴扎回老城的路上,我和伙伴一直在交流这个地方带给我们的感动,出租司机也对我们说,欢迎再来喀什。我想这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希望稳定和繁荣的。在遇到特别质朴的朋友时,你会尤其的感动。这是喀什带给我最难忘的体验。
对了,强哥还带我去了一个老城里的“百年老厕所”,是男女共用的,区别在于女性位置的门上没有玻璃窗,而男性的有玻璃窗。还有一个老城的秘密就是如果走在巷子里,地上的砖是平行的,那这个巷子就是死胡同,如果砖呈箭头状,那这个胡同就可以走。这是“白崇禧”大叔告我的。

总结一下,喀什交通也很方便,烤包子,缸子肉,抓饭,羊肉串等等都是最民族的美食,如果感兴趣的话还可以试一下鸽子系列;老城里有两家青旅,氛围很棒;美女时尚靓丽,遍地热巴;一般来这里玩的还会去塔什库尔干县,我国唯一一个白种人(塔吉克族)自治县,去参加塔族婚礼,去看牧民的生活,去红其拉甫口岸等等。总之,这是一座有点奇幻的城市,如果想感受最地道的新疆风情,喀什不能错过。













从躺在乌市的床上动笔,到写完这篇文章,已经一个半月了。我想留点时间给自己沉淀,没想到再动笔依然感动满满。这篇文章本想起名叫“请别误会新疆”,但发现写来写去都是我自己的体验,且单纯的解释可能更显苍白,于是改成现在这个名字。说到安全问题,我曾打电话问青旅老板伊宁晚上能否打到车,因为我觉得她是座边陲小城,我还一遍遍的确认过去喀什能否进清真寺,能否去各类巴扎。等去了就会发现自己的顾虑有些多余,虽然对于一个人出去玩的人确实有必要。一方面可以在青旅搭到很多伙伴,他们和我一样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聊的很开心,另一方面是安检真的是太严了,伊宁街道上的防护栏和长安街同款,喀什的警力也很充沛,进出疆的航班都有穿着西服的安保人员,乌市的安检还得解腰带拖鞋,那个味道哟。就像上面说的,当地人是欢迎游客去玩的,可以多增加了解,消除误会,还能带动当地经济,我觉得那片土地应该比现在更繁华一些的。
这趟毕业旅行,从济南开始,去了乌市,伊宁,喀什,兰州,北京草莓,河北参加婚礼,最后回天津。行程大概一万多公里,偶尔也会孤独,但运气还不错,体验很好。如果旅程还能消除一点误解,增长些许见识,这就很棒了。但唯一遗憾的是,70后的大叔对我说咱们是同龄人,85年的小伙叫了我一天大哥,所有90后的小伙伴都没觉得我是90后,我十分欣慰了。
© 本文版权归 Scorpilavino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