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平凡的世界》中印象深刻的几句话有感

“是的,小时候我们常常把亲戚两个字看得多么美好和重要,一旦长大成人,开始独立生活,我们便很快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常常是亲戚造成的,生活往往告诉你,亲戚往往不如朋友对你真诚。见鬼去吧,亲戚!”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家族里面的很多亲戚的关系,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强烈的共鸣。老人们说“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确实,在中国这个社会里,“亲戚”有时会处在一个十分尴尬和被动的地位,无论是求助亲戚或者被亲戚求助,帮忙了属于理所当然,“亲戚嘛”;不帮忙就似乎成了没人情味,甚至千夫所指。我想,路遥当时肯定是想到了和亲戚之间的某种不愉快,最后才写了句“见鬼去吧,亲戚!”那到底该怎么对待亲戚呢?路遥在书中借孙少平之口,说出了他的观点,深表赞同,只有一句话,“亲戚首先是朋友”。少平和少安是亲兄弟,但少平主张和哥哥要首先像朋友一样相处,懂得相互礼让和相互感恩。就是说亲戚之间存在着天生的联系,但要尽量的抛开相互的这种关系的牵绊,像对待朋友一样去与对方相处,沟通。至于接下来会怎样,可不可以成为朋友,能不能无偿的为亲戚付出或者接受亲戚的给予,作者没再说,我想,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毕竟每个人的想法是不同的。

“父亲永远是父亲,在生活的重大关头,求得父亲的指导,这已经像原则一样固定在少安脑子里。在任何时候,亲爱的父亲,都将是我们精神上一个最为重要和可靠地支柱!”读这段话,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高考时,去哪读大学,先和父亲商量;大学毕业,找工作还是考研,先和父亲商量;研究生毕业了,去哪工作,也得先和父亲商量。现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些事情,虽然父亲能为自己指导和参谋的已经很少了,但总还是要和他商量,要从他那里得到支持。就是那句,在任何时候,亲爱的父亲啊,都将是我们精神上一个最为重要和可靠的支柱!

“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这句话和鲁迅先生的“看客”心理很像,很多人都喜欢置身事外去评论一些八卦新闻、社会热点,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指点点,而不会从人性的角度去深入的剖析其内在的原因,毕竟侃侃谈谈、扯扯犊子是件缓解压力、轻松自在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可一旦有一天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又会如何看待别人的谈笑风生呢?

“生活中有那么一种人,你藐视甚至侮辱他,他不仅视为正常,还对你挺佩服;你要是人格上对他平等相待,他反而小看你。”以前一直有这么一种想法,但是尬于无法表达,直到看到路遥这句话,甚感契合!这种人,在你们的生活中,有吗? ——西门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