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
花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如果纯粹当故事来看,也许很容易看懂,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做法对于我来说完全无法理解,甚至反感。扔掉安稳的工作,抛弃妻子儿女,伤害帮助他的朋友,逼死心爱自己的女人,最后远走到南太平洋与世隔绝的塔希褆(港人称大溪地)过着非人的生活,得了麻风病,去世的最后两年双目失明,最后在破木屋的墙上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壁画,却交代自己在大溪地的妻子将破木屋连同墙上的画全部烧光。直到我读完了整本书,我才真正的明白,每个人想要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不能因为他的做法令你反感,你就觉得他是错误的,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就是糟蹋自己吗?做一个社会上的上流人士,年薪百万,娶一个年轻貌美的妻子,这就是成功吗?其实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有二个问题一直没想明白。第一:为什么如此厌恶之人,却是伟大的艺术家。(作为艺术家,他比一般艺术家更困苦,他的工作更艰难,他对于名和利无动于衷,我们大多数人是受不住引诱的,总要对一些世俗人情做一些让步,而克兰德完全没有这些,一心一意追求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仅甘愿牺牲自己,而且就是牺牲别人也在所不惜)第二:为什么人性可以去到一个这么极致的地步?(其实根本就不是在讨论人性,作者说他是在探讨奇怪的人性,而不是人性的丑恶。)
在看前半段的时候,我觉得克兰德的夫人和勃朗什因为和克兰德扯上了关系而变成可怜的女人,直到最后看了克兰德和吕诺船长间的对话我才明白原来有些地方和人根本就不适合克兰德,在英国和法国,克兰德可以说是个不合时宜的人,“圆孔里插了个方塞子”。最后一篇讲到多年过去以后,作者觉得克兰德太太或许愿意知道一些她丈夫最后几年的情况,将他得知的事情告诉她,结果我看到都是一个势力女人和上流社会女人流露出来的那种神气,也许也真是因为克兰德为什么要离开吧。上帝的磨盘转动很慢,但是却磨得很细。克兰德太太满腹虔诚的低下头来,我一点也不怀疑,她之所以表现的这么虔诚是因为她们都认为刚才这是从《圣经》上引证的一句话。
© 本文版权归 Tina-鄭lin勻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