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京都3:绿意
早餐之后的咖啡的确让我们打起了精神。抖擞一下便沿着小路向山上的坂本龙马墓地出发。最初没有找到所谓的龙马墓,却可以从不明的墓碑之间看到京都的一角。我很喜欢从这样的小山丘看一所城市,并不会太遥远,显得缥缈而虚幻,但是又不是身处其中的嘈杂,见不得庐山真面貌。仅仅是从这样的角度,由神龛的飞檐,祭祀前的纸片,与扎这的稻草,便构成了属于我自己的画框。我的镜头就可以这样随意的把地平线的云朵,远山,城市的顶部扫进属于我自己的画作里。不觉得有些得意。

而满山的墓碑却不得门而入,这是在是件让人苦闷的事情,或许我们走错了路也不一定。于是一行人悻悻的下山去,沿着脚下的石阶,跳出眼中的却是一个绿色的兔子洞。不过却被京都初夏的绿裹挟着,一条旧铁扶手曲折蜿蜒下去,一蹬一蹬的石阶,不知道通向什么地方去了。不知道怎么的,我想起了《菊次郎的夏天》,又想起了龙猫。

转角的地方便是所谓的灵山历史馆(Ryozen museum of history)。不可以拍照,没有中文介绍,只有英文简册。但看得出来他们对这段腥风血雨相当的骄傲。
看着高台寺的大招牌:天下第一绿。距离午饭时间还早,我们一行人走进了这个并不美丽的寺院(5月的夜景可能另当别论)。 或许因为天气有些热了,寺中的藓养的并不好,好像遭受的酷刑一般。 在方丈庭院的中央有一堆沙。因为高台寺是宁宁为亡夫丰臣秀吉所建,方丈庭院中的枯山水 景观让我在第一时间并没有太多感触。但是如果怀着缅怀故人的情绪去看,或许会别有领悟。因为整个庭院有山石,有树木,但是无水。白沙汇聚为莲花(?),东侧苔藓夹着白沙,仿佛间白沙为水,流动起来。据说枯山水是日本独创的庭院景观,内涵禅意,帮人悟得佛家的大千世界。但身处其中,我是没有什么感觉的,果然是愚钝。


绕过卧龙池,走到后侧的开山堂,门口有一个小哥,只能用简单的英语解释给你听:这是个很牛逼的地方。(what?)但是内部确实有些门道,是能简单的看到丰臣夫妇的挂像,顶棚有描金,虽然几百年过去了,但是不论内外都可以看到这个堂的精致。

如果沿着山路继续走,会见到伞亭,据说是从丰臣秀吉的伏见城直接搬过来的,是个茶室。但是所在位置可以看到旁边观音的侧脸。驻足了一会,新旧之间觉得有些突兀。

之后就可以走过一片小竹林。很难想象宁宁在丈夫死后独自在这里走过的心境。

这之后的菊乃井午餐才是一天的重头戏,对于一群吃货来说,这是一天中最关键的时间点。不远的距离让我们走了十分钟,原因是我们绕了一个小圈圈,而菊乃井的招牌就那么藏在树中间。如果不是有心,可能就错过了也说不定。

中午的便当的确是精细,但是也没有特别出乎意料。厨师在食材和摆盘上面都下足了功夫。 方寸之间显了好本事。我想,哪个十字花形的碗应该是想勾勒一个花,而碗中的豆腐与花瓣想构图一个花芯,配合着下面的枝叶,构成一个菊。这个便当也着实让人吃到饱,而我最喜欢的却是那碗米饭。里面有简单腌制过的鱼肉,青菜,青豆,没有腥味却味道十足,也可以配菜。


待我们起身的时候,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龙,等待下午的甜品。而我们的下一站是圆德院。